2019年午后的一个下午,闲逛书店的我在西西弗的经典书库发现了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推荐理由写道:“从1989年问世到现在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被《时代》杂志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25本管理书籍’之一”。随之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疑问:跟30年前相比,当今社会的科技水平有了革命性进步,互联网技术呈现爆炸式增长,商业格局和经济形态变化显著,七个习惯的理论依然像几十年前那样适用吗?想罢,就这样与这本书擦肩而过。谁知这本名著在2020年训练营的必读书单里又与自己不期而遇了,带着几丝迟疑、几丝疑问,还是选择了仔细阅读。
初看,以为是鸡汤或者是成功学论,而且是西方思维加之英译本,故事性很不生动,所以读起来多少晦涩而生硬。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很容易被归入成功学,但它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这七个习惯是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没有说,用好这七个习惯就一定能够成功。作者一直强调的是:用好这七个习惯,会使人更加高效、更加专注、内心更加安宁。读完后,仔细琢磨,虽然时过境迁,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嚼头”,“人不可貌相,书不可名相。”,即不能简单的根据书名而去判定一本书能读不能读。
书中主要包含7个习惯,分为了两个层次,其中自我成长类: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社会成长:双赢思维以彼解己、综合统效、不断更新。7个习惯包含的内容太多,捡我深刻的去泛泛而谈吧。
习惯1:主动积极。当代社会变化潮起潮落,“大云物移智”等新兴科技进入我们的世界,《AI未来》里所描述的那些进入下行通道的行业,其员工往往面对着工作机会减少、转岗的困境,这些强烈的刺激对每一个深处其中的员工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长远看,在这种局面下,是抨击外部环境的不公还是着眼于自己可影响的未来,是顾影自怜哀叹自己的不幸还是潜心发掘隐藏的机会。面对财务领域的新变化,我们确实应该带有一些前沿的思索和判断,即便没能成功也要去大胆尝试,这样的大背景下,主动积极更彰显了其现实意义。
习惯2:以终为始。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下,职业使命感和生活使命感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持久的动力和充实,避免空虚、无聊,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旱涝保收的企业员工来讲,容易失去职业规划,变得漫不经心,工作生活得过且过。以始为终有什么好处?举个例子:当以退休为终点时,可以从而反推50岁要干什么,那50岁要干啥,则40岁要达成什么成绩,30岁的时候我还欠缺什么能力和经验,从而指导自己主动进行了职业选择,并有了清晰的目标,一步一步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习惯3:要事第一。当代社会信息过载,干扰源激增,导致人们专注力缺失严重,难以持续深入思考,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在这个年代成为了奇缺的品质。当有多项事情并行时,紧急与重要划分四象限,轻重缓急了然于胸。以前我总认为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才是“第一要事”,读完作者的理论才发现犯了错误,更重要的应该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成熟的思考,才更可能在充满诱惑和干扰的社会中成就目标。
习惯4:双赢思维。世间大凡比较成功,有人格魅力的人,基本上都是双赢思维的高手。单赢思维的人交际,只是为了自身利益去兜售业务,目的和意图非常强。而双赢思维的人,首先会关注你是做什么的,站在你的利益考虑,帮你串接资源。因为他明白,这个世界只有双赢才能成功,帮助你就是帮助自己,就是在往情感账户存钱,一旦你有合适的机会,自然会偿还。在8月打卡里的“李记烩肉馆找寻失主”的事例就让我很有感触,老板为客户找回了损失,而又足足免费给自己打了广告,高手!
习惯5:以彼解己。以彼解己,本质是移情能力,是人际关系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次最重要的是能知道对方的工作内容,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搞清楚对方所做事情的意义,这个需要极大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部门协作中,得具备“多任务切换”能力,随时能根据需要,以领导、同伴、用户的视角考虑问题。如果你是一个专责,则多应该站在处长、主任的角度去多想想问题。想起来个例子:马化腾就可以1分钟把自己从一个日理万机的公司CEO,切换成一个小白用户,去体验产品,发现产品的不足去改进产品。这一点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上其实很受用。
习惯六:综合统效。个人感觉有点泛泛而谈,就是取长补短,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也许另一种思路的提出是想到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见解,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事情并不总是非此即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就试着寻找第三条路。这一点在给我处理家庭矛盾时有了一些启示,解决矛盾有的时候不必“硬来”,多些思索去寻找出口,可能生活就会少份争吵,多份愉快吧。
习惯七:不断更新。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也许都不一定是永远,如果说人生必经风雨,那么最值得投资自己的事情,就是磨练,使自己的思维、认知不断升级。通过前面6个习惯,使自己从内到外,从个人到社会,不断的更新和迭代。当然这里面说得不只是知识,还包括身体、精神、智力和情感。
上述文字有些是对重点的提炼、有些是浅薄的感悟。很多人道理都懂,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一生,这值得我去思索。即便浅显的道理,也许没有真正去付出实践。读完更加坚定的事情应该是:改变的开始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