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角度看,所有的学校教育都是补偿教育。因为三岁看小,7岁看老,。就是说一个人长到七岁,人格基本定型。而如何定型,定成什么样子,除了先天气质,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影响。所以三到七岁前家庭生活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对的青少年的性格,习惯,交往甚至秉性等等这些方面感到不满意,不理解,不接受的时候,请回看一下,在0到7岁之间,我们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当我们看清楚的时候,就不再有那么多的委屈抱怨指向孩子,沟通也变得顺畅。
因为我们明白,7岁之之后的所有无论家长,学校或是社会,所有的教育无非是对0到7岁的补偿,而作为孩子的父母,补偿孩子未曾得到,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最后,补偿的是什么呢?答:补偿孩子未曾满足的爱的需求。那些未曾得到的足够的关注,重视,肯定,认同,尊重,信任,而这些都与金钱拥有量关系不大。
当孩子希望得到补偿未被满足,他就会不自觉的去寻找。也许是家长,如果他还认为你是他心理学意义上的父母,:也许是班主任老师,同学或年级主任;也许是他的领导,同事;也许是他的爱人,亲戚;甚至是宠物。外在的表现也能是过于关注排名,分值,表扬,听话和从不违纪,工作的荣誉,高的职位,工作的荣誉,同学或同事的赞美,及好的人际关系等等。也或是
自觉与不自觉的搞点不一样,如违纪,古怪的发型装扮、早恋,打架争斗,拼命的工作,苛刻的执行制度与法律,甚至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甚至自残自杀等等。他用这些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缺少关爱,希望得到补偿。而我们家长则应该是给与的第一人。
江湖中有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其实真的是这样啊!我们欠孩子的总要还上,还不上就只好看他成年后孤独的流浪,到处寻找,乞求!除非他有缘找到了,否则他会痛苦一辈子,而我们家长则要为他操心一辈子。
我愿意看到孩子长期痛苦的去寻找吗?我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生流浪吗?我能为他操心一辈子吗?而我现在已经中年了,也有了些许白发。我还可以坚持多久呢?我有能力吗?我有办法办法吗?深深的问问自己吧!
当家长们正视问题的那一刻,她或他们就走进了智慧家长课堂。学习如何当家长,如何还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