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务下的单篇教学】录播稿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品鉴文学的表现手法
“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开场白】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李老师,今天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交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品鉴文学的表现手法“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接下来我将按照表格上的项目逐一与大家进行交流。
我们首先看到“所在教材与单元”。《驿路梨花》是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们今天交流的是第二课时备课,属于“鉴赏课”。
备课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而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而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课标。
【课标分析】
(1)《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写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任务群。第一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内含“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它主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它的特征体现在分类思维。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主要发展学生的实用思维:搜集信息、整合信息、使用信息。它彰显的是学语文的生活意识。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重点发展学生的诗性思维,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语言素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侧重于理性思维,培养理性精神,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理性语言素养。
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效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纵向思维,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要把一本书读下来,它侧重于发展整体阅读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一种协同学习,它更多的指向横向思维,它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根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应该划定为哪个学习领域?
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人文主题是“修己正身”。单元导读里写到: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中华美德的展现、陶冶、净化、呼唤,是修养身心、完善自身的动力源泉。可想,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个指向略读方法: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第二个指向写作:围绕中心选材,做到真实、新颖。
语文要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意在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写作学习的取向也在审美的判断。课文当中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篇小说,两篇文言文体裁的散文,都属于文学题材,它们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征。
综合性学习的取向,策划组织活动,表达中华美德,还是偏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这个教材单元最适合把它划定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了任务群,接下来我们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课文有四篇。第一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篇《驿路梨花》,第三篇《最苦与最乐》,第四篇《短文两篇》。
写作的训练主题是: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驿路梨花》借“梨花”表达对雷锋精神的赞美。《最苦与最乐》论述的是人生态度,与美德有关。《陋室铭》托“陋室”,表达志向。《爱莲说》运用象征和衬托的手法,表达高洁的人格。写作围绕中心选材,做到真实、新颖。综合性学习,参与活动,表达美德。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物的美好品德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的。因此,我把这个学习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位为“文学的表现手法”。
“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助于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跟单元语文要素有联系,但不是单元语文要素,而是学习主题。
围绕这个学习主题,我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
保留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因为他们都有使用鲜明的表现手法。搁置《最苦与最乐》,它关乎美德,但更侧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补充了七上莫怀戚的《散步》小学二年级上册王安石的《梅花》;六年级下册郑燮的《竹石》、于谦的《石灰吟》,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落实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
基本情况: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已经初步学习“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等表现手法,基本了解其概念。
困难分析:对于文学的表现手法难以理解其内涵及作用,难以用合适的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解决措施: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梳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依据学情,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标里写到“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主旨的理解,他分类整四高有表现力的词诺、精感段落利经进诗文名有,否有作品人现干法的价用:能从作品中我出值得借鉴的热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划反用自已的语言实戏;能训过对阅读过科的梳球反同,总结不同尚刑2:学作品的网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优得的对白然,社会、人牛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白己的表适,能根据需要,逐用积显的语言进行口头成书面卷达”
【学习目标】
低阶目标:1.了解单元文本中表现手法的内涵及作用;2.了解并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3.积累文言文词语及句式,背诵课文。
中阶目标:1.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2.根据特定的思想感情使用表现手法。
高阶目标:1.阅读本单元课文,能发现主要表现手法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2.能恰当运用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3.整合单元学习要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价任务】
围绕着大任务,我把它们分解成三项学习任务。第一项任务:感知文学的表现手法。第二项任务:品鉴文学的表现手法。第三项任务:学用文学的表现手法。
第一项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一,感知“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顾《散步》,
学习作者以几件小事彰显人物可贵品质的写法。它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是事件典型;第二是叙议结合。
第二,感知“设置悬念”“象征”的表现手法。阅读《驿路梨花》,梳理“三次悬念”
“两次误会”,感知梨花的形象特点。
第三,感知“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阅读《陋室铭》《爱莲说》,温习《石
灰吟》《梅花》《竹石》,感知文学意象的形象特点。
第二项任务,品鉴文学的表现手法。同样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一,品鉴以小见大。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温习《散步》,梳理概括文中的
小事,品鉴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待人宽,律己严;理解、信任。展现了“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的中华传统美德。
第二,品鉴“设置悬念”“象征”。学生阅读《驿路梨花》,品鉴设置悬念的方式及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的情节一波三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品鉴梨花的内涵,体会梨花的象征意,寄托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第三,品鉴“托物言志”“衬托”。学生阅读《陋室铭》《爱莲说》,温习《石
灰吟》《梅花》《竹石》,品鉴“陋室”“莲”“石灰”“梅花”“竹子”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作者寄托的志向和意愿、情感。
第三项学习任务学用文学的表现手法,我也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
第一,梳理,归类表现手法。
第二,学习运用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筛选合适的事件或文学意象,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感。
第三,“我为家人代言”。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家人的志向和意愿、情感,为家人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塑造家人的形象。
在大任务统领下的单篇教学,它的任务结构全部指向文学表现手法的品鉴与表现。
【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学习为《驿路梨花》的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一: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梨花的语句。
任务二:理解梨花丰富的内涵。
任务三:体会象征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折一枝开花的梨花枝,让学生看、闻,触摸,谈感受。然后引入新课。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应有相应的评价
评价要点 优秀(A等) 合格(B等) 不合格(C等)
导入新课 快速聚焦,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积极思考 能注意观看,注意力比较集中 不能集中注意力
二、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开展活动一
板块一:精读课文,从文中寻找描写梨花的语句,朗读并分析其作用。
预设:
描写梨花的段落语句:
课文第四、六、二十七、三十七小节。
第四小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六小节: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第二十七小节: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从中歌唱---
第三十七小节: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沽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作用:
第一次写梨花是实写,梨花在人们需要时出现。这处对梨花的描写烘托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表现了人物愉悦的心情,引出下文对茅屋的描写。
第二次写梨花是虚写,写的是“我”的一段梦境。描写了“我”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中散步,还看见了哈尼小姑娘在梨花林中歌唱。此处写出了茅屋主人的帮助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舒适感。这是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三次写梨花是在文末,是实写,人花相映起到了点题作用,同时引用诗句,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评价要点 优秀(A等) 合格(B等) 不合格(C等)
从文中寻找描写梨花的语句 能迅速捕捉描写梨花的语句,准确分析其作用 找准部分描写梨花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不清楚描写的表达方式
版块二:理解“梨花”丰富的内涵,思考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预设:
(1)丰富的内涵:
自然界的梨花:洁白、美丽
梨花姑娘:纯洁、靓丽
淳朴的民风:互帮互助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明确:“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了-起。同时,“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评价要点 优秀(A等) 合格(B等) 不合格(C等)
理解“梨花”丰富的内涵 能准确、全面地感受梨花的内涵,体会到其所承载的情味 能感受梨花的部分内涵,初步感受其情味 不清楚梨花的深层内涵
板块三:体会象征的内涵及作用。
思考:能不能将梨花姑娘的名字改为“桃花”?请简述理由。
明确:
(1)不能。因为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梨花,还暗指心灵纯洁、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的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的雪白,能让人联想起梨花姑娘心灵的纯洁,是一种象征手法。
(2)(屏显)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明确:文中的“梨花”既象征人物群体,又象征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展示了不断发扬光大的雷锋精神的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与赞美。
评价要点 优秀(A等) 合格(B等) 不合格(C等)
体会象征的内涵及作用 能清晰流畅表达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其作用 能表达梨花的象征意义,初步感受其作用 不清楚象征的表现手法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1.欣赏文中“梨花”的内涵及作用。
2.学习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评价要点 优秀(A等) 合格(B等) 不合格(C等)
总结提升 能条理清晰流畅表达梨花象征的内涵及作用,且能联系旧知,举例说明。还可以延伸到其它表现手法的内涵及作用 基本理解梨花象征的内涵及作用,能试着联系旧知,举例说明 不完全理解梨花象征的内涵及作用
每一个环节都有评价,评价不仅仅是活动效果的检测,同时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让“教——学——评”真正趋向一致。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本节课意在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梨花丰富的内涵,体会象征的内涵及作用。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为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四、当堂检测:
“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花又指人;“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课文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体现?
当堂检测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凸显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又具有层级性、开放性,体现了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和横向联系。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我们采取纸笔形式进行。
明确:(1)“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2)瑶族老人送米、修茸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3)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梨花学习。(4)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5)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五、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自然界的梨花 洁白、美丽
梨花姑娘 象 纯洁、靓丽
淳朴的民风 征 互帮互助
雷锋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作业设计:
再读文本,试着发现除象征外,作者运用的其它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预设:
虚实映衬:文章实写自然界中的梨花,虚写梦境中的梨花姑娘,虚实相生,增添了趣味。
正侧面结合:解放军、梨花属侧面描写,其它属正面描写。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
课标中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大任务下的单篇教学
首先:根据课标确定任务群;
然后根据教材,确定学习主题;根据学情,确定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围绕任务,设计学习活动;落实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评价
以此达到: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方式灵活,评价多元;
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清晰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02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