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奇妙清单wunderlist更新到3.0,在第一屏加入快速添加按钮后,我迫不及待地更新了。在此之前,我总喜欢拿它与things相比较。一直觉得Things是严格按照GTD工作管理流程设计的app,所以从易用性和实用性上来说,我一直用things来管理日常的事务。
反观wunderlist,打开app的第一屏,只有“收件箱,分配给我,星标任务,今天,本周,全部,已完成,可自由建立和命名的清单“,没看到印象中熟悉的“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清单,“日程表(schedule)”清单,“将来/或许(someday)”清单,更没有“项目(project)”清单。
一直到自己认真看完了david allen写的《Getting things done》, 突然间领悟到了自由建立清单的妙用。我立刻利用建立清单功能,分别建立了“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清单,“日程表(schedule)”清单,“将来/或许(someday)”清单,以及“项目(project)”清单夹,并且对照自己日常的事务,隐藏了默认的几个智能清单:分配给我,星标任务,全部。
所以,留在第一屏的变成了:收件箱,今天,本周,已完成,日程表,下一步行动,项目,将来/或许。这样又变成了我熟悉的GTD流程界面。
收件箱
自从3.0版本加入快速添加任务(清单)button后,真正地体验到了随时随地,快速捕捉事务的快感。
今天和本周,日程表清单
按照GTD处理流程,在“组织整理”阶段,凡是指定了时间的任务,我都移动到了“日程表”清单里(收件箱里的stuff是无法移动到默认的几个智能清单里的)。这样,只要是当天的任务,则自动在“今天”清单里显示,而“本周”则自动显示了本周内到期的任务。“今天”和“本周”在wunderlist中被命名为智能清单,我猜想所谓的“智能”就是根据时间自动识别任务的意思吧。在检查回顾时,一般首先检查日程表里的当天任务,而有了“今天”和“本周”清单的自动识别,就方便和清晰多了。所以,“今天”,“本周”和“日程表”清单可以看成三个不同的schedule list(其实,明白它们都是日程表清单就好理解了)。
下一步行动清单 (ASAP)
凡是2min内完成不了,且对时间没有硬性要求的任务我都移动到了“下一步行动”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里的任务,按照各种“情境”标签加以分类,例如在家,外出,iphone等标签。(只有对时间有硬性要求的才放入日程表,这样剩下的就是对时间无硬性要求的下一步行动了)
另外,不得不吐槽一下“下一步行动”清单这个命名方式。“下一步行动”清单(需要尽快完成的行动)更改为”ASAP清单(as soon as possible 尽快地)“个人觉得更加贴切。
最近还建立了一个“零碎时间”清单(gtd书中也有提及),这个清单有别于日程表清单和下一步行动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里存放着需要尽快完成的行动,而有些行动虽然没有时间的硬性要求,但也不属于需要尽快完成的范围,但特别适合在零碎时间里处理。当我有零碎时间的时候,我会打开它检查,看看眼下是否能够处理。
项目清单夹
3.0更新带来了项目清单夹的概念。没有清单夹功能时,你只能建立一个又一个以项目命名的清单。而现在终于可以将不同的项目清单都移动到一个项目清单夹里,这样改进的好处有:避免了当项目过多时,各种清单太多造成的视觉混乱,同时也更加贴近于原来gtd的理念:把所有的项目都放在一个项目清单里。这里的项目清单夹就类似于一个项目清单,里面存放了各种各样的项目。
将来/或许清单
对于目前不需采取行动,而未来想做的stuff,我把它们直接移动到“将来/或许”清单里。一般是小小的梦想或则感兴趣的事。
除此之外,我又建立了一个名为“Big Bang”的清单,类似于gtd中的“参考资料”清单,专门存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各种奇思妙想。
总结
通过利用自由建立清单的功能,我把wunderlist改造成了熟悉的gtd流程界面。这种可自由建立清单的功能,无疑比things灵活了许多。一开始things就帮我们按照gtd流程,建立好了各种清单,而wunderlist的界面乍一看好像跟印象中gtd里所描述的流程有点偏差,但其实只要用心体会清单的概念,就会慢慢上手,并且越用越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