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系列|#怎么跟孩子说上学的意义?(孩子总是他反问我,读书有什么好?不读书可以学本领一样可以做到很好。)

首先,我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起码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孩子。

因为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的确未曾想过“读书有什么好”这个问题。我虽然也不爱学习,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上学”是一个必然且默认选项,就跟吃饭拉屎一样。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个孩子问出这个问题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恰恰相反,经过“怀疑—解惑—想明白”这一场思想革命,最后的想法才能更坚定。



其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心比心一下:

作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阅读、健身、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等等的好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总是很难落到行动上。

我们尚且如此,对孩子们来说就更不容易了。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如何被说服的。再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



第三,既然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么他喜欢干什么呢?他的兴趣和志向又在哪里呢?他说的“不读书可以学本领”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

咱们不妨跟他深度对谈,就着他的志向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个例子,假如他喜欢打游戏。

我们可以问他,一款游戏从前期筹备、方案企划、设计研发到测试、上线,这背后需要多少个岗位以及对应的技能。

然后陪着他想象推理:假如对研发这一环节感兴趣,那么可以如他所愿,现在就辍学去做。

很快他就会发现,想进腾讯必须是985、211。

他当然可以先去小型公司。


但在那之前,就算不在普通的学校,他必须要学习英语(编代码)、计算机编程、各类三维软件。以及培养动画的视觉品味。

最后他会发现,学习这些所需要的时间和付出并不比在学校少。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学校,只是为了将来砍到柴而磨练自己。

就算不在学校,磨炼自己的过程都不可能跳过。(超级天才除外)

而学校与非学校的区别在于,学校有更多同龄的伙伴,有更科学的学习计划,有更纯粹的环境,这一切都更利于磨炼自己。



第四,有很多关于校园的电影和电视剧,《风雨哈佛路》《龙樱》《垫底辣妹》《放牛班的春天》等等。您可以跟孩子一起看。

最重要的是——书籍。

书籍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哪怕一开始从科幻小说、侦探推理小说(也有相当对非常优秀的))进入书的世界,那也是一件美事!



最后,只要细心体察,就会发现自己衣食住行依赖的所有司空见惯的东西,无一不是思想和科技的结合。

是人类努力的成果。

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本该如此的。

学校确实不是学习思想和科技的唯一场所。

但是却是性价比最高的场所。

就好比,埃隆·马斯克或者川久保玲如果愿意当我师傅那当然完美,但这可能吗?

只有通过学校,才可以最大程度地让更多的普通人吸收前人的成果。

而想要进入最顶尖的学府学本领,必须通过前面十几年的努力。这前面十几年就是一把大筛子,一场接一场的淘汰赛。

没胆量和勇气接招尽可以大方说“我做不到”。

否则就不要扯什么“不读书可以学本领一样可以做到很好”。

好汉还怕读书?

大丈夫还搞不定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