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写道:“如果根基错了,那么在它上面建造的东西再华丽也没有用。”其实读过笑来老师的书的话,都会知道笑来老师更倾向于活在未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的话“投资就是用现在的资产换取未来的资产” 他也是一个对未来的投资人。那么,对于未来的投资恰恰就是最棒的投资。
笑来老师写的文我想大家都能感觉到,有种非常干练的感觉,直达本质,不虚头八脑的扯什么案例,就像他说的,他经常会给自己“洗脑(反省)”对他来说,要不断的净化升级他的系统,尽最大可能的用清晰,准确,必要的词来说明问题。我想啊,对于他来说,在把自己用了两辈子论证,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回应的思维写出来,是一件双赢的事,对于读者来说,我们可以获得从肥重思维中获得脱胎换骨的感觉,对作者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整理和自我升华(进化)。
再回到文章中来,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从活在过去,再到当下,再到未来的一个过渡。
我小时候,小学的时候成绩很棒,可是因为太傲了,考中学的时候离我们那最好的学校差了一分,至此,上了中学后,就一蹶不振,经常会拿小学的事情说事,这大概就是活在过去的阶段吧。
再到大学,因为高中的压抑,听惯了“到大学就轻松了,现在加把劲” 于是在大学把所有的青春都一股脑的释放了出来,感觉只要有联欢晚会就想上,只要有班级里面的事情就争着去做(当时因为这个原因竞选的班长,其实都没人想要做,就给了我)像是要把高中沉闷失去的那部分都活回来,特别是在当时的所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大学生里面,最常见的一个概念就是,活在当下!当时的观念是,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好好的把握好当下,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回馈。鸡汤虽然是鸡汤,但是往好的方向想是没错的,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竟然就成了很多人透支消费的一个借口,实在是觉得心痛。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停留在活在当下这个概念里面吧,至少在接触一些概念之前,好好的活在当下,应该是年轻一辈对社会最好的回馈了。我在一年前也是这样,不过我的改变是由于接触了投资这个概念之后。这不禁让我想到笑来老师活在未来的一个最初始的原因,大概因为走的远了,对于这个原因也有些模糊了,不过我觉得也极有可能是”投资”这个概念或者有关的概念所形成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点,是笑来老师书里还没有提到的。我觉得我可以拿我自己的经历给大家来一个补充,增加一个可以引用的案例。
首先我先发表一下活在未来的感想。
未来对我来说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一条路,在某个远方有着未来这么一个牌子。
活在未来的感觉呢就像是明明现在不富裕,也没有什么资产,但是内心却是一点都不慌的,甚至有一种随着时代的脉搏越变越强的错觉。在看到了身边的很多同学,同事都对以后透露着焦虑的时候,这种对比尤其强烈(是不是落入了我的幸福是通过对比出来的俗套?不过也没关系啦,成长不就是这样嘛,虽然这种俗套被笑来老师所不提倡,但是跌跌撞撞也要走下去呀)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会对同学这样说,劝他们这样,劝他们那样
“你们应该这样这样啦,这样以后你积累的时间才会给你带来财富”
“我觉得你这个职业很好啦,不要跳槽啦,重要的是你能把这个职业做成什么样”
“你难道现在一点都不慌吗?不应该为以后早点做准备吗?”
其实虽然这么说,毕竟我也是在误打误撞中走过来的,这里面的心理变化真的不是别人说我就能听进去的,就像笑来老师举的自己和一个投资人的事情,当时我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大概只是认真的听了,并且想了,但是因为用不到,所以就并没有对我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应该说这种变化,不是我能给的,而是内在的需求变了,才会变。
而我,就是在疯狂的想要钱,要赚好多好多钱的驱动下,才接触到了投资这个概念。是的,其实到目前为止,也许大部分人也是这样,对于财富的理解只停留在钱上。其实笑来老师也做了一点妥协,就是他觉得他人生达到的阶段,说不定也是由于物质丰富了,不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才会做的更加专注,达到了“我对,你也对”的阶段。
就是在我对这种财富追求的时候,尝试了各种投资的渠道。当时可能是看了几本经济学和理财的书,出奇的有着现在看来很正确的观念,就是不要认为走的难看就不去走。在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即使做的很差,但是不做永远还是处于做的差的状态呀,在做的还不错之前,做的差肯定是要经历的,就像是一个流程一样,一个产品,从零件一个一个被组装,如果在还没蒙皮之前被说真丑,那就停下来的话,那么谁会知道原来这款产品这么好用(可以脑补手机,电器,汽车这类的工业产品)成功就像是一个代号,真的就是只是一个代号,和汽车最后喷漆定型是一个感觉,组成高性能汽车的是在之前的流水线上做出的所有努力,而不应该归功于最后喷漆出厂这个环节。
所以只要尽量保证自己不亏,那么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回报。其实这其中有一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面产生了作用“学习是免费的”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最开始是从哪里,哪个有威望的人口中说出来的,我是一个从事文化传媒的人,在大学也是学的动画专业,我是从一本由业界的一个大神出的一本绘本上看到的,只不过我很傻,像是当初在高中课堂上记下“幸福不在于拥有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一样” 抄了一遍又深深的记了几遍。这句话带来的影响大概是我快速积累财富的原因之一,能省时间就不要去省钱。
说句题外的话,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感觉到了很多人对于这句“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有着太太太不正确的理解了。在生活里面还引申出了“越花越有钱”的误解。导致现在的人都觉得,我赚来的钱就是花的,去买衣服,去买游戏,去和朋友吃大餐,肆意的挥霍着工资,造就了一批批的月光族和花呗一族。按照我的理解,越花越有钱不是花在这些地方啊,花钱用于投资才会越花越有钱,花在增值的地方才会越花越有钱,1万块钱你花在了定期存款上,起码有个利息,花在吃喝玩乐上,花了就是花了,什么也得不到。
言归正传,历经了多渠道尝试之后,没想到最大的财富竟然是开启活在未来这个能力。其实活在未来这个阶段并不遥远,大学的时候老师逼着我们写职业生涯规划,那时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有一个规划。只不过那时候,在我脑子里面就是
“老师又要布置作业啦,虚头八脑的要走一个新生都要走的流程”
到现在才感觉到,那时候真的是错怪老师和学校了。
对我来说,活在未来和“用现在的资产换取未来的资产”是差不多的概念,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就是我有月收入一万,我也舍不得一年买一双500块的鞋子,因为我觉得,我的钱攒起来用于投资,或者是去实验投资,去尝试一下我的思考是对还是不对更重要。
就像我在去年买了现在住着的二手房。我要实现的一个猜想就是,我适不适合做一个有点眼光的人。大家也看到了,最初的想法很幼稚,但并不胆大,不是那种单纯为了一己私利,拖累全家的那种。我看到了房价在快速上涨,起码只要把买的价格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在未来几年是不会吃亏的。同时我看到了这个城市在变化,特别是我所在的这个区在变化,结合了自己未来4年肯定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下,在做出了一定的调查后,觉得是可以实行的。
那时候我拼命的攒钱,即使刚刚月收入5000,一年下来竟然也攒了三四万,每天过着吃喝不到20的日子也觉得不贫穷。但是距离我的猜想能实现还是差了很多,于是就说服家里,硬是借来了十几万买下了这个房子。重要的是,我构思了可能有一年多,觉得差不多想清楚了,于是花了两周看房买房,就快刀斩乱麻全部搞定了。这期间不得不说的是,我为了能清楚的知道具体行情,还在朋友的中介公司上了几天班。
最后,一百万不到买下了,实际面积有200多平的二手房。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捡了便宜,我倒觉得不是,就目前来讲,很多人不会选择二手房,受限于类似“新婚就要住新房”这类的观念,也不会选择房龄超过十几年的,受限于类似“老房子危险啦,水电改造很麻烦啦,小区看起来很破旧啦”等等这些观念,亦或者觉得“顶楼漏水啦,一辈子都是一个痛(我买的是顶楼,送了很大一部分面积)”“小区很老啦,没有面子”“这个地方很荒,没有人气”“爬楼很麻烦”总之就算现在让他们来看,很多人也都会犹豫(当然,现在没有这个价格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都觉得很好玩,我不禁会问:
“新婚就要住新房” 是真的要住新房还是执着于内心花了钱就要买最好的,和心里的那种“我的东西就要从最初就是我的”这种处女情结?为什么要因为这种心理作祟,让我白白看着几十万变成几百万的机会流失?这种情结值得我花这种代价去买单吗?
“老房子危险啦,水电改造很麻烦啦,小区看起来很破旧啦” 老房子危险是在于哪里危险呢?不就是房屋结构嘛!那我选择质量好的,还是框架结构的够不够?水电改造还是那句话,这种麻烦会比今年的首付变成明年的零头,再也凑不上首付,家里闹矛盾,从此打消买房念头更麻烦吗?小区破旧,住的地方肯定要重新装修的,小区破旧和你住的舒适度有很大的关联吗?是住给别人看,还是为了自己住的舒服?
“顶楼漏水啦,一辈子都是一个痛” 那么,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收获的是什么呢?收获的是一个60平方的大露台,一个空中花园的诞生地,一个可以体验更棒的,甚至离我最期待的,更进一步的生活,还有人口密度很低的小区(现在的房子都是33层这样,一栋楼里面住着一百多户,我更喜欢人口密度低的,一栋楼才十几户这样更有邻里氛围的环境) 做防水能做多少钱呢?这个钱能买来类似空中别墅的体验吗?能再买来错过的机会吗?
“这个地方很荒,没有人气” 这个是我最想说的,在去年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被看好,就连不远处的环球港都被说是开不起来的。我很疑惑,明明离万达不过3站路,而且门口就有一个环球港,不远处还有一个公园,距离车站15分钟,还是一号线,交通便捷,为什么就只能看到现在没有人气?实际情况周围是还有很多4S店,但是在我眼里,这些店是会搬走的,一个大的商圈规划,周围肯定也要规划的呀,更何况都那么老的4S店了(十几年了吧)而且有大片的弃置不用的小机床场,但和小区的距离有几百米了,也不属于化工厂,顶多只算老建筑罢了(都是空的) 也许正是这种样子让买房的人产生了萧条感,而在我眼里是,衰落期要熬到头了,曙光前的黄昏罢了,我看到的是曙光,他们看到的是黄昏。
结果今年,房价翻了一倍不说,4S店也有一家搬走了,开始改造原有的建筑,这个城市的环球港还被列入3A文化旅游景点,人流量起码是去年的3倍,这条路被整个区用作示范道路,增大绿化面积,我再查看环球港的规划图,明确的写着还有4万平方米的户外体育公园会建。这是一个好的起点不是,这时候我再看这个小区的出售房源,挂着卖的也只剩下5套,有的还是中介的套路(中介会放看起来很好,但是价格很低的房源在网页上,一旦你去咨询了,他就以这个房源已经被卖掉了,我给你推荐一下其他的房源吧来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我原以为会再等几年才会有点变化,没想到变的这么快。甚至,房子的漏水问题一直没什么征兆,都是不大不小的毛病。
这算不算是活在未来给我带来的一个福利呢?我想投资投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排除那些不痛不痒的,根本就不在重点上的意见,看见了其中的价值,并且用现在的资产去换取未来的资产,或者说出现更好的未来资产的可能性。
更有价值的是,这让我在活在未来里尝到了甜头,于是我又做了一年计划到四年计划。这个经历丰富了这方面的经验,就像走的跌跌撞撞也要走,目标是通向更好的走路这个结果一样,加速了我变得更好的一个累积。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个章节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内容是我听了笑来老师的一块听听APP的课程里面的来的,那就是“只投资自己了解的资产”对于笑来老师来说,熟悉的是区块链,而且是比较靠前,属于第一梯队了解的人,在这个上面,可以说是笑来老师对于活在未来的一个实践,我虽然也知道这个赚钱,有着单车变摩托,平房变别墅的疯狂,但是我个人来讲一点也不动心,因为我不了解啊!因为我在小区附近上班,所以对小区周围的变化还算比较了解,相反如果我卖了所有的资产换了几百万做着增值十几倍的梦,多数的情况下可能是我承受不了对于未知的恐惧,然后惨淡离场。
让我值得欣喜的是,书里笑来老师关于比特币的事情并不是炫耀,而是单纯的,用字写出来,也写出了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请千万注意:我的预测不一定正确” 我觉得这是严谨的思考的一个表现。在这个章节的最后,说道
“如果这就是你的未来,那你要从现在开始就’活在未来’。拿出纸和笔,罗列一下:’活在未来’的你,有什么事是必须做的,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
这句话其实我觉得很关键。其实单单看这句话,是很模糊的,就像是当初老师让我做规划一样,但是在我现在看来,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对于本质的探求。即,你的初衷是什么,人很多时候会走着走着就走偏了,或是因为意气用事,或是因为被诱惑,又或是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但是思考清楚“什么事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就有了一个底限。
这就像是理财里面说到的,必须是拿闲置的资金去投资一样,我达到了我必须做的,和绝对不能做的,也就是保本了,剩下的就是利润多少的问题了,不管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不会让本身的判断因为吃不上饭啦而失准。
这样,平静的面对未来,平静的整理信息,按照信息做出的规划一步一步的走向下一个今天,走的过程又因为知道了“有什么事是必须做的,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所以不会偏离方向,这样的未来就会像是已经呈现在你面前一样,只要按照现在的步伐走下去就是了。
这就是我对《财富自由之路》第14章节的一点点感悟,希望是说到了痛点,而不是隔靴挠痒,对大家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就算很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