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一毕业就在家门口的国企找了个工作。
上班前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身边:“正啊,你爹当年来A市的时候,一间房子都没有。直到结婚以后,才问领导协调了一个平房。后来家里买了3套房。那么,等你干到爹这个年龄,家里能有多少套房呢?”
文正当时也没多想,只是把每月7000多的工资攒了起来还第3套房的房贷。
3年后,交房了。他家3口过去一看:这房子有150多平米,一面靠山,一面临着西中环高速路,只有2躺公交车通往市区。
父亲问他:“你对象谈怎么样了?这房子是准备给你做新房用的,如果你不结婚,那我就先住了。”
文正把这个问题敷衍了过去,然而他心中另有打算。
他虽然目前收入不低,但前提是常年在外地项目工作,每周没什么休息日还经常加班。眼瞅着行业不景气,项目越来越少,许多同事已经从他所在的国企跳槽了。还有些人每月拿着1200块的基本工资在公司打游戏。
文正学习过一些理财知识,但是人家长投说了:定投基金平均周期是3~5年,中间如要用钱,就可能要割肉。他也报过一些课程,但是A市的经济很不景气,兼职的地方很难找——何况他还常年在外地加着班。至于升职加薪,在国企几乎是不存在的。
眼瞅着项目结束,这1200月薪就要降临在自己头上,他想用还清房贷后的积蓄去大城市看看。不过在计划成型之前,一个新的问题又压在了他头上:即使自己能在大城市立足,并且取得一点成绩,自己的积累能赶上家里那3套房子,再加上攒钱继续买新房的价格增长吗?
现在看来,父亲筹划好的国企——买房路线,既提供了财富积累,也成了自己的枷锁,大大增加了转型的机会成本。更不用说自己这些年在单位学到的那些东西,与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