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当前轻阅读流行的年代,史铁生注定是一位畅销不起来的作家,在泛娱乐时代读史铁生的作品是自讨苦吃。可我要说,那只能证明你从没有认真读过他的文字。
史铁生,当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也可以说是一位哲学家。1951年生于北京,十八岁插队,二十岁瘫痪,从21岁生日的这一天开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在最沸腾的青春年华,却被永远囚禁在了轮椅上;一个疯狂的全能体育迷,却是个双腿毫无知觉的人;一个虔诚臣服命运的信徒,却被死神一次次的眷顾。史铁生说:我的生命是一场冤案!
因此,整整耗费了他生命中最繁华的十年光阴,以轮椅代步,一遍遍的穿梭于地坛,在大自然的静美中沉思、挣扎和叩问:为什么命运要如此捉弄我?我要如何为自己翻案?
一死了之吗?可,死,从来都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自杀抗议,其实是最无聊的方式!
所以,只有接纳、服从命运的安排。然而接纳之后呢,“翻案”还是必需的!关键是用何种方式翻案,该拿出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苦难,去思考苦难,从苦难中超脱。
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于是,他决定用“写”为自己翻案!史铁生,这位“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作家,与文学,是互相取暖,互相拯救!
命运给了他多病之身,他却由此觅得了善思之魂,仿佛那些身体上的苦难,倒给了他精神上的力量,使他不惮于孜孜探讨很多重大的命题。桎梏的肉身,不羁的灵魂,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内心的惊涛骇浪又岂是了得?他的创作不是用心血,而是用生命:他用残缺的身体,书写最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的是苦与痛,表达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他的作品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到近年的《妄想电影》、《扶轮问路》、《务虚笔记》、《病隙碎笔》中,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展现他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义。他对生命价值的领悟,以“乐观”二字形容已嫌肤浅。他独在轮椅,参透人生,了断生死,俨然化境,惟其不幸,是以幸甚。他在用写作为自己“翻案”!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史铁生的人生准则,潜心、静心地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是他最大的满足。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正因为如此,史铁生成为一位最与众不同的中国作家,他不像某些作家用荒诞的想象制造语言的狂欢,而坚持遵循内心的指引创作,戒绝着浮躁和诱惑。他的叙述因亲历的体验而贯穿着一种温情、又宿命的感伤,但又流淌着对荒诞和宿命的不屈抗争。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带给人们更多直面灾难的勇气。
六年前的寒冬此时,这位“轮椅上的哲人”驾鹤西去,留下了为自己“冤命”“翻案”的文字,给这个浮躁的世界留下了静美与慰藉、反思与警示。在当下娱乐盛行的年代,我们更需要静心阅读,领悟像史铁生那样伟大作家的作品,去追寻真正宁静、尊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