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星期,有着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我的同事小美在我向她请教完若干心理问题后,稍看了我的读者留言。
她说终于明白我为什么那么迫切地要上心理课程,原来真有那么多人向你倾诉感情、情绪问题。
是的,以临床医生的身份疏导、解决读者的情绪障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有些比较棘手的,我都建议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解决。
她说:也难怪读者代入感那么强烈,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其实和身边许多人的故事雷同。
我们感慨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感慨他们婚姻的不容易,稍不留神,就触礁了。
小文就是其中一个留言的读者。小文93年出生,做销售工作。结婚一年,没有孩子,已经决定离婚,并且和老公摊牌了。
我问她为什么结婚一年就离婚?她说她老公从来不会好好说话,每一句话都带着不耐烦的情绪怼她。她说每天精疲力尽回到家,都看到先下班回家的老公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头也不抬。
小文问他:“想吃什么?”他来一句“你自己看着办!你自己想吃什么就煮什么,有什么好问的.......”
想商量买点什么,刚开口,他一句:“买棺材!”小文只好闭嘴。
一起出门,接个电话稍微磨蹭一点,马上说:“你怎么那么多电话?走不走?不走我自己走了!”
小文说:“我做销售,一天到晚电话不响,不吃西北风了?”
“不管做什么,只要想问问他的意见,一脸不耐烦,从来不会给你好脸色。”
“他每天皱着眉、翻白眼,每一句话还捎带上讽刺,两个人一起不是应该比一个人时更快乐吗?我一点不觉得!以后有了孩子我们矛盾会更多,这种婚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我撑不住了,我还这么年轻、余生还很长,与其剩下的几十年天天都这么难受,不如大家好聚好散。我找个可以愉快说话的人,他也找个合适他的女人过日子吧。”
我问她:“你们商量好了,已经决定离婚了?没有好好沟通一下看大家能不能改变吗?婚姻是需要磨合的,就这样离了多可惜啊!”
小文说:“结婚前我就知道他不会说话,又消极易怒,这个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他父母天天吵架,两人一开口就埋怨、指责对方。我老公和他妈妈也是说不上三句话就开始吵。我天性活泼、喜欢热闹,我以为他只是和他父母吵,婚后离开原生家庭会改变,没想到结婚了我们跟他父母相处模式一个样了。我们两个人现在什么话题都不在一个点上,我现在对着他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我也怕回家面对他,不知道他一开口又会蹦出什么难听话来!”
“那他对离婚的态度呢?”
“他问我为什么离婚?是不是喜欢别人了?”
小文苦笑,所有离婚都和第三者有关么?她回他:“因为你不能好好说话!”
2.
我曾经在《不能好好说话,也是一种冷暴力》中说过,对至亲的人不好好说话,也是一种冷暴力。
对很多家庭而言,冷暴力的伤害让人觉得绝望。小文现在就是处于婚姻的冷暴力中,才会决然想离婚。
是的,余生很长,找一个能说话、能聊天、有趣的人相伴一生,真的很重要。对着Ta 你有说话的欲望,把自己想说的的全说了,情绪找到渲泄口,比自己郁闷地憋着强一万倍。
金星曾经在《金星秀》中问赵又廷:“你们回到家话多吗?”赵又廷说多,金星又问:“主要是你说吧?”赵又廷立即说:“不是,两个人狂说......”他说和高圆圆一见面就狂说,两个人一起说自己想说的话。
《艺术人生》有一次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演员王志文:40了怎么还不结婚?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朱军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
王志文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就想找个能随时随地聊天的。”
“这还不容易?”朱军笑。
“不容易。”王志文说,“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了,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了?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有兴趣了。有些话,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
白天在外拼杀的我们将自己重重地包裹在铠甲之下,将真实的自己深深地隐匿起来。回到家见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人,甚或是亲密无间的爱人,还不能安心、坦然地畅所欲言,还担心一开口就被Ta怒怼、斥责,还有说话的欲望吗?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婚姻中感到孤独和寂寞?为什么家庭的各种关系都充满矛盾?因为彼此、或一方从未好好说话,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留给家人。
人类创造语言就是为了互相之间能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婚姻中不交流,或无法正常交流的两个人,无疑比一个人时更孤独、寂寞。
互相伤害久了,心和心,已经远远的隔着那么一段距离,甚至于永远走不到同一条轨迹。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写道:“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过一辈子是福分,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亲人。”
人与人的感情就是如此奇妙,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只是一句话是顺耳还是扎心的事情。
蔡康永说活永远轻柔,如同春风化雨,他在《奇葩说》里面说过他永远不说别人不对,但只说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也曾经在自己书中写: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
不是说非要说好听的话,但至少不要一出口就让人抓狂吧。
3.
小文对婚姻绝望源于老公从不能好好说话的冷暴力,她坚持认为她老公在原生家庭的语言暴力中,耳濡目染,已经定型。
在这种认知中她努力了一年试图改变他,最终觉得自己反被拖入漩涡深感无力而宣告失败。这种深深的挫败感夹杂着恐惧,让她想放弃婚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特别强调童年的创伤,什么心理问题都要从童年找到创伤的根源,认为所有不完美的性格都带着深深的童年烙印。然后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将儿时的行为模式带入成年,并在长大成人后一意孤行的反复重演,不可逆转、改变。
曾经我也这么认为,但深入学习,分析许多案例后,包括我自己童年的经历,我现在觉得:凡事无绝对!
生命虽然是父母给予的,他们只是影响我们人生的前二十年。以后的路靠我们自己走完,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完全由自己决定。
即使童年时期缺失父母的爱,这只是家庭教育的遗憾,但无法阻止一个人重塑自己的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甚至奇迹。”
我建议小文和她老公进一步沟通,最理想的办法是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带他回溯童年。看见童年时期在父母争吵下惶恐的自己,还有童年时期压抑的需求和隐藏的恐惧,表达出过去压抑的想法和情绪,当下的自己就会得到改善。
小文说可以尝试一下,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