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听很多父母说,只要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考试考得好成绩优秀就足够了,“只要你考好,什么事都不要你做”,这是很多父母说得一句话,只要考试考好了其他什么事不用管了,都由父母代劳。这种家庭教育观念是很不妥的,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那就是对别人给予的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恩情视而不见,这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遗憾。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去做,在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因此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
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这位母亲英语很好,所以一直帮孩子辅导英语,英语成绩很好。妈妈每天在家里为孩子做这做那、做牛做马,孩子自己则坐在沙发上说:“妈妈,你帮我倒杯水吧。”即使妈妈不顺手,也还是会给他倒,直到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他妈妈警觉起来。平时妈妈每天早上都帮孩子倒好水,并且带到学校的水壶也装好水,全部书包、物品都为孩子准备好,侍候孩子去上学。有一天早上起来他妈妈忘记给他装水了,结果这个孩子走出门了发现水壶没装水,又退回来,狠狠地对他妈妈讲:“都是你害的,害的我要迟到了!”你们看,为孩子什么能做的都做了,可是一旦有什么没做到,孩子就心生怨恨,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家长。这件事让这位妈妈心生顿悟,她说虽然孩子学习好,虽然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母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她感到以前都做错了!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孩子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针对现在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的问题,作为父母该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呢?
首先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教导孩子懂得感恩的生活态度是从小就要养成的,因为习惯成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每一位父母都面临孩子成长教育问题,都曾给孩子勾勒出一幅美好的人生蓝图,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种种要求,比如尊老爱幼、努力上进、懂礼貌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行为影响者,父母的人格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支撑,内在的是心灵源泉所在的蓄养,外在的是为人处事的状态。当孩子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与你每天拿着鞭子催逼着,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有个门门功课成绩都很好的高中生,由母亲陪着学习书法,有一次母亲在一边睡着了,看到身旁母亲疲惫的身影,她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说:“我所以会努力学习,都是因为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太多!”当孩子带着这样的心境去学习时,她能学习不好吗?可见孩子懂得感恩的重要。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育引导才会产生。当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当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一件件小事中感觉到父母的辛劳,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她才会学会感恩对父母感恩。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善待的人会去善待别人吗?这就要求我们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告诉孩子这件衣服是爸爸妈妈给你买的,你要感谢爸爸妈妈;这本书是爷爷奶奶送你的,你要谢谢爷爷奶奶;这个压岁钱是叔叔给的,你要谢谢叔叔的关心;那个是伯伯给买的玩具,你要谢谢伯伯。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例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姥爷姥姥送他压岁钱,并表示感谢,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不乱花钱,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生日,让孩子送一件小礼物给老人们表示祝寿,告诉孩子是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时刻要有感恩的心。
第三、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因为家族的传统往往是一辈留—辈,代代相传,自己对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会看到眼里记在心上,自己不孝敬父母,那么也甭想指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已。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进入生命的影响,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要从我们家长自身做起,给孩子做最好的学习榜样。
孩子学会感恩,才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主动融入家庭,亲近社会。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首先要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把一颗“感恩”的心捡起,学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学会回报社会的关爱之恩,学会感激大自然的赐予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