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人们习惯在逝者的坟前烧些黄纸以作吊唁,那么这一习俗是从何时而来的呢?
古时,人们很早就学会了养蚕织布,但在漂絮的过程中,会有残絮积层的纤维薄片,人们将它晾干后用来书写文字,这就是最早的帛纸了。
到了东汉明帝时期,桂阳人蔡伦因有功于朝廷,官升中常侍,逐渐位尊九卿兼任尚方令。他一向在发明创造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眼见民间书写文字所用的竹简或帛纸要么不方便,要么造价高,于是下定决心改进造纸术。
他令人挑出树皮、破布、废旧渔网切碎捣烂浸泡,最终制成廉价实用的纸张,受到汉和帝的嘉奖,并诏令天下推广使用,从此蔡伦是名利双收,德被千秋。
话说蔡伦有个哥哥名唤蔡谟,娶妻慧娘,生活过得极为贫寒,当他听说弟弟利用造纸术获取了丰厚的奖赏,羡慕不已,便入京向蔡伦讨教技能。然而,蔡谟才低智浅,却又性情高傲,他向弟弟学了几个月,觉得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便匆匆返回家乡,开了个造纸坊。可是他造的纸张不但质量粗糙,颜色也是焦黄不堪,前来买纸的人见了,根本无法写字,便都摇头而去。久而久之,蔡谟所造的纸张堆积如山,却又无人问津,夫妻二人本来就生活贫困,这下更是雪上加霜,急得是整天愁眉不展。蔡谟恨不能一把火全部烧了。蔡谟妻子慧娘却比丈夫聪明,她见所造的黄纸既然不能写字,那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呢?就算烧了,也要换回点钱才行啊?思索数日,慧娘利用当时人们迷信的心理,终于想出一个绝佳的卖纸办法。
这天清晨,蔡谟家突然传来悲伤的哭声,很快召来左邻右舍及行人的围观,人们进屋一看,堂屋正中放着一口棺材,蔡谟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说:“贤妻啊,都是我害了你,我学艺不精,造出这种粗糙的纸,竟把你都给气死了,我要把这些纸全都烧成灰,以解我心头之恨!”
说完,他抱来一捆黄纸,放在棺材前的一个铁盆里点燃,顿时,火焰升腾,经久不息,周围的人忙上前去安慰他,劝他节哀顺变。正在这时,忽听棺材内有些响动,接着就听到慧娘敲着木板大喊道:“快把门打开,我回来了。”
人们吓了一跳,纷纷上前撬开棺材板,只见慧娘徐徐坐起身来,口念一首诗道:“阳间有钱通四海,阴曹用纸做买卖。若非蔡郎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蔡谟喜极而泣,忙上前扶起慧娘,问她是怎么一回事?
慧娘见周围这么多人,便道了个万福,说:“大伙别害怕,昨晚我因气急而亡,被七八个小鬼带到了阴间,今早正要过奈何桥时,忽遇守桥曹官向我勒索过桥费,我哪有钱给他啊,正着急时,多亏丈夫烧了一捆黄纸,这些烧完的纸在阴间那就是钱啊,所以我便将这些钱都分给了那些鬼差,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曹官一高兴,便私下许我重返阳间,临走他还告诉我,今后我家还要发大财呢,所以我就回来啦。”
在场的人听她这样一说,全都惊喜不已,并信以为真。回去后便一传十,十传百,百姓渐渐认为烧纸能给逝者带来好处,于是都来向蔡家买黄纸,给死去的亲人去烧纸。
没过几天,蔡谟作坊里积压的黄纸被抢购一空。于是,夫妻俩继续制造黄纸,也因此发了大财。
从此以后,上坟烧纸则成为了习俗,用这种方式去祭奠逝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