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时读世界史课本知道这位陌生的法国少女,标签鲜明:爱国、带领人民英勇抵抗英国侵略者,最后被法奸陷害,惨死于敌手。让人联想到刘胡兰、江姐这些女英雄。跨越国界和时空的类比,让我们对英雄的爱和敌人的恨更加刻骨铭心。每每碰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除了是一把正义的量尺,其实对她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
2020年疫情期间,我在读历史畅销书作者Dan Jones的《The Wars of the Roses》,据说是《权力的游戏》原型。不经意在英法贵族红白玫瑰战争的历史长卷里再遇熟悉而又陌生的圣女贞德。在她出现时,英王亨利六世还是个幼儿园小朋友,由两位野心勃勃的叔叔辅佐,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大片法国土地,亨利六世在巴黎圣母院被宣告是法国太祖的法理继承人。而此时被赶到犄角旮旯的法国皇储打又打不过,在继承权上又被削弱,已经输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此时,贞德横空出世,但用的是上帝的旨意背书法王,而非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因为15世纪的欧洲还处于家族领主割据的封建制,确实像权力的游戏里描述的,大家都在强调血统而非民族感情。况且,英法王室本来就是亲戚,用的语言也是一样的,说他们是一个民族也不为过,后来抓贞德的“法奸”勃良第公国明显跟英国关系更铁。中世纪的欧洲,除了王权,还有神权。既然战败丢地士气低落,也只能请上帝来给法王站台了。
也许真的是上帝保佑,英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导致英军在战略上舍易求难,围攻重镇奥尔良半年未果,期间英军最高指挥官去城墙下视察工作居然被炮毙了,接任的指挥官水平又差了一大截。寒冷的冬天让攻守双方筋疲力尽,英军的兵力不足漏洞百出,这样拖得越久对围城的英军就越不利。
恰在此时,这位十七岁的农村文盲小姑娘鬼使神差得拿到了兵权。贞德虽然连剑都不会用,但是风格非常猛,居然就带着军旗骑着白马穿过英军的包围圈,进了奥尔良城,而且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位“最美逆行者”一直保持着不怕死的风格,瞬间让被围困者们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进而突破了自己的心理设限,一改往日的畏手畏脚,居然击溃了英军。法军一发不可收拾,趁势收复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据点,法国皇储也有了底气,当年七月就加冕为法王查理七世。
英国得知这个噩耗,收拾心情,第一反应是让七岁的亨利六世加冕,还是在强调对法国王位的合法性。派援军拉盟友,稳住阵脚。奥尔良大捷刚过一年,法国的亲英贵族就在战斗中抓了贞德,高价卖给了英军。英军把这个19岁的眼中钉作为异端宣判了火刑,挫骨扬灰进了塞纳河,也结束了她在历史上短暂的两年。
然而,这只是贞德故事的开始。二十年后英军才被彻底赶出法国,她直到二十五年后才被平反,五百年后才被封为圣女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