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洋是个很有趣的人。操着一口溜溜的北京话,分享着他在旅行中那些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两个“只带一颗心出门”的傻姑娘,还出演了一场“英雄救美”,在一群晒得黑不溜秋的西藏大老爷手中,解救被灌酒的傻姑娘,感叹现在的孩子,出门都不看攻略,到后面怎么死都不知道;还遇到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拍照蹦得老高,结果缺氧难受得瘫了的傻大个,感慨“静静拍个照就得了,还蹦”,模仿那人瘫坐的鬼样子;还有不靠谱的师兄师姐,去西藏不带药,结果高反严重,只能“啥也看不到,直接买了机票回去,连布达拉宫都没进去”,浪费了不远千里进藏的机会。
青海湖环湖骑行、南海环岛骑行,西藏、内蒙、哈尔滨,总有许许多多讲不完的故事,我心已动。出行前一定要做足“功课”,预想你会出现的问题,比如高反,所以出行必须带上药,提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提前预定住宿等等,总之,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张平洋平时会看很多书,聊天时常常“我给你们科普一下……blabla”,整一本百科全书。对感兴趣的学科,他也会研究得很深,比如心理学,跑步。跑步,他会先看书和上网看视频学习,同时严格按照教程的方法去做,65天每天跑5公里,没有1天耽搁,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做调整,半年下来,他已经可以跑半马。他的目标是明年的北马,为此,他计划好自己的每一步。有计划,可执行。所以可以遇见,他的目标是一定可以达成的,因为他每一天都在为这个目标做准备。
这一点我很佩服他。坦白讲,断断续续也有跑了1年时间,跑步于我,还是痛苦没有享受。于张平洋,他已经过了这个阶段,跑步后会产生多巴胺,让他兴奋和放松。做一件事情,只有坚持到极致,才能明白他的意义,才能获得别人无法获得的快乐。我之所以感受不到,就因为我对自己还不够狠,虽然我无法理解,但包括老欧,他们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从中获得一种力量,能让他们持续兴奋。
不要抱怨读书累,那是我们去看世界的路。这是刚刚在简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每天坚持读一点书,每周坚持输出一篇文章,生活会变得简单而充实。
除了读书外,我还想“刻意练习”写作。这里有个方法,就是你不能用“想”动词,包括:觉得、知道、明白、懂得、相信、想要、记得、想象、欲求,还有那一百个你喜欢用的词。还包括:爱和恨,是和有。简单的说,只有具体的感官细节:动作、气味、味道、声音,以及感觉。尝试用细节表达。分解,分解,分解。有本小说是代表,《搏击俱乐部》,恰克·帕拉尼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