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科医生8岁的儿子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自己的爸爸:“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要多陪陪我们。”“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他是我的爸爸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我希望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要开心,还要有精神,多陪陪我们,这样我就开心了。”作文最后曝光在网络上,令无数网友伤感。
“失陪族”是几年前在网上较为流行的一个词。指的是受到职场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人们,没空回家陪伴自己的家人。显然,这位医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失陪爸爸”。忙于工作,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在教育工作者眼里,这样的家长都是不称职的。其实,类似于这样的失陪家长在生活中还真不少,前不久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在家人眼里也是一个“失陪族”。
屠呦呦从参加工作起一直在中医研究所工作,在青蒿素研究上,花费了无数精力。1969年她加入到“523”项目,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当大女儿被接回来的时候都觉得她很陌生,而不愿叫妈妈,小女儿更是前两年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回北京。
不论是这位普通的外科医生,还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消耗在工作中,缺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是他们不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非也。可他们为什么就抽不出时间陪一陪自己的孩子呢?
对于今天誉满全球的屠呦呦而言,当年的她别无选择,因为创制青蒿素能够拯救上百万生命。对于这位外科医生来说,此时的他也别无选择,因为病人的需求就是他的使命。不过,人各有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他们这样,为了工作而愿意牺牲陪伴家人的机会。
例如去年,以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走红,被誉为"最具情怀女老师"的顾少强在宣布自己结婚的消息后,所有人才最终明白,顾老师辞职的原因其实是为了爱情。不过,为了能陪伴在爱人的身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这份勇气和洒脱,同样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羡慕和称赞。
是啊,当我们望着那堆积如山的文件,做着那总也干不完的工作,焦头烂额地奔波疾走,一次又一次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机会时,我们何尝不想像顾老师这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辞职呢?那种情怀,那般洒脱,真是人人向往。可最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留在了原地,哪儿也没去,继续干着手头的工作,成为又一个“失陪族”。
其实,像屠呦呦和外科医生这样,情非得已成为“失陪族”的,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或疏于陪伴子女,或不能尽心孝顺父母,或淡于关心爱人。他们一方面想多陪伴家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失陪。即使他们的收入并不丰厚,地位并不高贵,可一旦工作上的需求与家人的陪伴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出于一种责任的使然而决然选择前者。
如果你是他们的亲人,想必也会和那位男孩或屠呦呦的女儿一样,对他们充满了怨言和不满,甚至感到一种亲情的淡薄。可如果你是一个正等待他们帮助的人,当他们出现在你眼前为你服务时,相信那份感动将会令你终生难忘。他们对家人的失陪让更多人得到帮助,和顾老师说走就走的洒脱相比,又哪里失色了呢?
能说走就走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凤毛麟角,因此就显得珍贵,也因而得到了赞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不走的人就不勇敢,不洒脱。想想那顾老师走得潇洒,可她走后留下的工作却仍要去做。在没有找到新老师顶替她的岗位前,想必学校会让其他老师来分担她的工作吧!这一下,又不知会导致多少老师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成为“失陪族”了。
我想,“失陪族”之所以失陪,不是因为情感淡薄,也不是因为自私狭隘,而是因为在他们心中也有一种情怀,那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工作这么忙,做完再去看”的一份责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