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
姓名:袁术(公路)
生卒年:?-199年
籍贯:汝南汝阳(豫州)
势力:袁术集团
亲属:父亲-袁逢;从兄长-袁术;
1.气侠
袁术出生于著名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并且他是袁氏的嫡次子,这让他比庶出的袁术更有优越感,两人也齐名为“二袁”。
(何进)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袁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后汉书·何进传》
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后汉纪》卷二六
这些评语都说明,袁术当时的威望是与袁绍齐名的。比起袁绍的“好游侠”,袁术则是“尚气侠”。那“气侠”是什么呢?
(季布)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列传》
(王)涣少好侠,尚气力。——《后汉书·王涣传》
(戴遵)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常三四百人,时人为之语曰:“关东大豪戴子高。”——《后汉书·戴良传》
张堪、廉范皆以气侠立名,观其振危急,赴险厄,有足壮者。——《后汉书·张堪传》
以此观之,“气侠”是一种褒义词,所谓“气”,就是“力”,气侠就是“尚气力”的侠客。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所以,作为气侠的袁术,也举起反宦官的大旗。
袁术字公路,为长水校尉,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语曰:“路中捍鬼袁长水。”——《堂书钞》卷六一设官部引《魏志》
但是从这一条看,又似乎不是褒义词。但是又比我们之前说的梁山好汉一般的“轻侠”要高一个等级。所以“气侠”这个词,放在袁术的身上,是有褒有贬的。
2.勇而无断
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吕布(《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九州春秋》)
勇而无断——蒯越(《三国志·魏志·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袁术骄而无谋——蒯越(《后汉书·刘表传》)
袁公路(袁术)岂忧国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孔融(《三国志·蜀志·刘备传》)
比起“气侠”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这些评价更能说明袁术的性格,袁术比较喜欢说大话,勇敢但是没有深谋远虑。
孔融说到的“冢中枯骨”一般认为指的是“汝南袁氏”已经逝去的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袁术他是靠着家庭背景发达的,《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话语中也提到了这个词。
3.袁孙联合
如果要找一个袁术一生中最重要的盟友,那个人一定就是孙坚。
(袁)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荆州)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董卓入京,袁术逃出洛阳,正赶上孙坚攻杀南阳太守,之后孙坚投靠了袁术,于是袁术有了一块根据地,之后孙坚进军豫州,被袁术任命为豫州刺史参加反董卓联盟攻打洛阳。
191年,孙坚击败了董卓军的胡轸、吕布,斩杀了华雄。虽然袁孙两者之间有过矛盾,但又马上和好了。
关于传说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有如下的记载: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太祖(曹操)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袁)绍遂以勃海起兵,与从弟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同时俱起,众各数万,以讨(董)卓为名。——《后汉书·袁绍传》
这两份名单第一份有11路,而第二份算上曹操的话是12路,两份名单都没有提到孙坚,但是孙坚是肯定参加了这场战争的,并有卓越战功。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孙坚是属于袁术的手下,两者关系十分紧密。所以历史上的“反董联盟”是13路而不是18路。
4.抵抗袁曹
191年,反董联盟解体,关东各诸侯开始火并,其中矛盾最大的当属袁曹集团与袁术集团。
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㬂为豫州刺史,来袭取(豫)州。——《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吴录》
周㬂是曹操的亲信。这里再次证明了早期袁曹是属于同一集团。
初曹公(曹操)兴义兵,遣人要(周)㬂,㬂即收合兵众,得二干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孙)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会稽典录》
周㬂被袁绍任命为豫州刺史,而孙坚此时是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袁曹集团这一举动就是不承认袁术与孙坚的合法地位。这场战争最后袁术成功的保住了豫州。
5.孙坚战死
(袁术)既与(袁)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袁术占据的南阳郡就是荆州的一部分,他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从而导致了荆州刘表与袁曹结盟,而袁术则与袁绍的敌人公孙瓒结盟。
袁术与其从兄(袁)绍有隙,而绍与(刘)表相结,故(袁)术共孙坚合从袭表。(刘)表败,(孙)坚遂围襄阳。会表将黄祖救至,(孙)坚为流箭所中死,余众退走。——《后汉书·刘表传》
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孙)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孙坚)单马行岘山,为(黄)祖军士所射杀。——《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袁术决定先解决刘表,192年的这次战争本来节节胜利,结果孙坚突然战死,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孙坚的战死,对袁术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6.封丘之战(1)
192年,曹操取得兖州,被袁绍任命为兖州刺史。
193年,袁术为了夺取兖州与袁曹展开了封丘之战。
此时袁术还带着另外一个人,就是东汉政府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
(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曹操)已临兖州,(金)尚南依袁术。——《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典略》
昔将金元休(金尚)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这说明东汉政府不承认曹操兖州刺史的地位,而袁术手握金尚进攻曹操也是打着东汉政府的旗号。
封丘属于兖州陈留郡,说明袁术已经攻打到兖州地界。
(193年)(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於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曹操)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袁)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还军定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初平)四年(193年),(袁)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匈奴於扶罗等佐术,与曹操战于匡亭,大败。(袁)术退保雍丘,又将其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据《续汉书·郡国志》,封丘、匡亭(属平丘)、襄邑、太寿(陂名,属襄邑)、雍丘,皆在兖州陈留郡,宁陵在豫州梁国,九江郡在扬州,定陶在兖州济阴郡。显然,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兖州境内。
这次战争袁术完全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7.封丘之战(2)
从后面的史料来看,孙坚战死后,其剩余部队是由他侄子孙贲统领屯驻九江,并未参加这次战争,这次战争袁术的主要盟友是“黑山余贼”和“匈奴於夫罗”。
(191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初平)三年(192年)春,太祖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能看出,这两者都是和曹操有宿怨,才加入袁术发动的这次战争,都不是与袁术长期联盟,而且大败之余,也不可能有较强的战斗力。再加上袁术的指挥失误,而且还是面对曹操这种敌人,是不可能取胜的。
退到九江之后,袁术又自称徐州伯,意图夺取徐州。
8.孙坚旧部
(陈)瑀既领(扬)州,而(袁)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陈)瑀拒(袁)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注引《英雄记》
袁术使(陈)瑀领扬州牧。后(袁)术为曹公所败于封丘,南人叛瑀(《三国志集解》认为“‘瑀’似应作‘术’”),拒之。术走阴陵,好辞以下瑀,瑀不知权,而又怯,不即攻(袁)术。术于淮北集兵向寿春。瑀惧,使其弟公琰请和于术。术执之而进,瑀走归下邳。——《三国志·吴志·吕范传》注引《九州春秋》
这两段史料都提到袁术败退到九江之后因为陈瑀拒绝让他入城而“召集兵力”攻打他,那么召集的是什么部队呢?应当是孙坚死后他的残余部队。
父(芮)祉,字宣嗣,从孙坚征伐有功,(孙)坚荐(芮)祉为九江太守,后转吴郡,所在有声。——《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注引《吴书》
(袁)术从兄(袁)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绍与术不协,(袁)术遣(孙)
贲攻破(周)昂于阴陵(属于九江郡)。——《三国志·吴志·孙贲传》
这两条史料说明,九江是在孙坚的势力范围之内的,而且袁绍曾经还试图夺取九江,被驻扎在此的孙贲击退。因此,袁术之所以“几至灭亡”之后还能占据九江,靠的就是孙坚的旧部。
9.意图徐州
自称徐州伯的袁术当然一直窥视着徐州,194年陶谦病死,而徐州被屯住在小沛的刘备占据。而刘备曾试图将徐州让与袁术。
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九江郡),此君四世五公(这里是说4代有5个人位居三公职位),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三国志·蜀志·刘备传》
但是从后续情况来看,刘备真正的意图应当是察觉到自己的势力弱小,意图取得更多人的支持,结果当地大族陈登遣使到袁绍处说到:
“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陶谦)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袁绍)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袁)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三国志·蜀志·刘备传》注引《献帝春秋》
这个“奸雄”当然说的就是袁术,(曹操此时和袁绍关系紧密,奸雄不可能指的是曹操),获得了袁绍的支持,刘备就能与袁术抗衡了。
面对这一结果,袁术大怒。
(袁)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三国志·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袁术的意思就是从来都没听过刘备这个人,195年,袁术进攻徐州。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徐州)太守。——《三国志·吴志·妃嫔传》
(刘)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于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曹)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刘)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三国志·蜀志·刘备传》注引《英雄记》
这两段话都提到了广陵郡,以此来看,袁术其实已经取得了徐州的一部分。这次战争因为吕布背后偷袭,刘备失败。袁术与吕布从此时战时和。
10.寿春称帝
建安二年(197年),因河内张炯符命,(袁术)遂果僭号,自称“仲家”。——《后汉书·袁术传》
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
但是有另一段史料记载略有不同:
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曹操)尚在,未可也”。后孤讨擒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袁)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曹操《十二月己亥令》
这段说明袁术尽管“僭号”,但始终不敢通告天下,正式即位,为的是惧怕曹操。但是这段话出自曹操本人之口,不一定真实。
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炯符命,(运输)遂果僭号,自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乃遣使以窃号告吕布,并为子娉(吕)布女。(吕)布执术使送许。术大怒,遣其将张勋、桥蕤攻布,大败而还。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曹操乃自征之。术闻大骇,即走度淮,留张勋、桥蕤于蕲阳,以拒操。操击破斩蕤,而勋退走。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袁术)用河内张朇之符命,遂僭号,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三国志·袁术传》
这里都提到袁术称帝后江淮涂炭,人相食,但是原因似乎又不完全相同,《后汉书》主要将其归结为战争失败,天旱岁荒。但是《三国志》主要归结于袁术的荒淫无度。
11.众叛亲离
袁术这一称帝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把自己树立成了众矢之的。
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吕)布上(袁)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这条以及上面的《后汉书·袁术传》都提到吕布和袁术断交。
时袁术僭号,(孙)策以书责而绝之。——《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孙策也趁机脱离袁术独立,使得袁术实力大损。
(袁)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三国志·袁术传》
甚至其部曲都拒绝为它效力。
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将帝号归于袁绍,意图获得帮助,袁术在前往投奔袁绍长子袁谭的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
然后就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退军至江亭。
(袁)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注引《吴书》
袁术至于此乎!这是袁术临终前的最后的遗言。综观袁术,此人的确缺乏自知之明,正如孔融所说的,袁术起势靠的是“冢中枯骨“,自己显赫的家室。而之后战争胜利也多倚靠孙坚的势力。而且在不合时宜的时刻称帝,让自己四面楚歌。
袁术至于此乎!正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