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如美棠》是一部自传,平平淡淡的文字缓缓地诉说夫妻同甘苦共患难的岁月,书中精美的插画都是平如老先生亲手画的,无法宣泄于口的相思跃然纸上,真实恬淡而美好动人。书中许多事与物的描述,也都让人想寻迹而去置身其中。很多感想,难以言表,寄于反复细细品味的原文中。
平如美棠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初见美棠后 “同样这一江水,一座轮,归途上的我心中所思却和来时殊异。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来。”
山形依旧,流水澹澹,江月年年,星汉灿烂,原都不是为了要衬得人世无常,动荡年代少年有志,书中从军记的回忆最让人难忘: “行军路上死生都是常事,叹一声天意也罢,谈不上什么传奇……在毕业志愿报名册上,别人都选择装备优良的部队,我只选择第一百军,它驻在江西永丰。无论如何我都要先回家一趟祭奠母亲,以后再上战场杀敌,则战死无憾。”没什么假大空的话,也没有所谓的豪言壮语,在个人命运不知行将何处的年代,平如的想法非常纯粹,尽孝之后生死交给国家。
“连年的战争不知会持续到何时,个人命运不知将行何处,至少在我们底层的兵士之中,不想打仗的厌战情绪很浓······原来这是士兵们在朝天放枪以代替爆竹,聊以寄托新年祈福的心意。这样做本属违犯军纪,但当时的下级官长也听之任之。人心人情总是相似的……我把空缺所得粮饷全都加入士兵伙食,问他们‘够不够?不够,我再加几个空缺’告诉他们枪毙杀头我来承担。······我倒从未想过要当什么‘最好的连长’,当兵的把命交给国家来打仗,总要让人吃饱饭,只是这样而已。”
没有英雄传奇,只有最朴素真实的经历,我们已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彼时人们心中的期盼、向往。许是平如幸运也才有了和美棠后续的故事。
徐州、柳州、安顺,回江西开面馆卖干辣椒······一起经历的不过也只是点点平常小事,但是“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最后两人在上海暂时安定,结果迎来了“反右”,平如到安徽改造,往后二十多年,美棠一人为家操持奔忙,卖力工作,昔为大家闺秀今也背得起水泥,抚养四儿一女,但因为“成分不好”,一家人更为窘迫。在变卖最后一个嫁妆时美棠把手镯套在女儿手腕上,让她带着镯子睡了一晚,待到天亮再取下镯子拿去卖了。
书中最后部分是平如在安徽时美棠写给他的信,讲的也都是生活中的夫妻要面对的柴米油盐。书信中展现出的一家人相互扶持虽贫苦却和乐的感情着实让人动容,就像平如说的“美棠和我眼看身边太多家庭妻离子散亲人反目家破人亡,但幸我们从没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不是所有的人都经历得起考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念及恩和情,在困境与现实下多少曾经最亲密的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是,“冬天正要迈入它最冷的日子,那么离春天也就不再远了”,待到平如返沪儿女也都已工作,渐渐成家立业,一家人生活虽清贫却祥和安静。
可惜,生活终于安定疾病却缠上身来,美棠患病四年里,平如每天在家里为她做家庭透析,每次需要一个半小时,这项严谨且具难度的工作,八十多岁的他四年里从未失误,书里他画的《家庭腹膜透析示意图》清晰准确而严肃。美棠犯糊涂时说的话平如都当真,哪怕她一会儿就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了,骑很远的自行车去买她说的糕点,找裁缝做那件并没有过的衣裳,小辈都劝他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他说不这么做,我心就不安,理就不得,就这么一句话,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做了,我心里没有什么愧疚,不做,倒是一个永远的谴责,那一辈子,就不会好过的,拷问自己,人生当中,你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
美棠走后,平如挽:“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饶平如曾说钱钟书对跟杨绛的婚姻的评价正是我对美棠的心意啊。我想可能幸福与深情大抵都是相似的吧,时境不同但爱情的主题永恒不变,看到许多人分分合合各有因果,没有信心、不够专心或缺乏耐心,总之世事难料,到底还是要珍惜当下这平凡的一蔬一饭一饮一啄里的爱情才是。
海并不深,想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恬淡绵长的爱情是这本书的主题,但在这之下我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感悟:孝敬。平如美棠虽然经历许多困苦但至少生于富贵之家,少年时条件优渥,这也让他们习得后来得以改善现状的技能,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祖父母辈和他们处在同一个年代,他们更多的是底层的劳苦大众,只能靠无尽的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经历过的窘迫困苦必然比平如美棠更甚,应当让他们苦尽甘来,而孝心不可等待,当及时尽孝。
愿所有和平如美棠一样的祖父母辈们,福寿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