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加安:数学殿堂中的诗人与哲人

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名录中,严加安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不仅是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领域的泰斗,更是一位以书法抒怀、以诗词寄情的跨界学者。从江苏扬州的农家少年到国际数学界的翘楚,他的一生如同一首融合理性与感性的长诗,在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中书写传奇。

数学之境:从随机到秩序的探索者

1941年,严加安出生于江苏邗江(今扬州邗江区)的农村。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20世纪70年代,他先后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走出国门的学者之一。

在概率论领域,严加安以“大道至简”的哲学思维破解复杂难题。他提出的“局部鞅分解引理”被誉为“局部鞅基本定理”,为随机积分研究开辟新途径;关于可积随机变量凸集的刻画(即“Yan定理”)成为金融数学中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石。1993年,他凭借鞅论与随机分析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他摘得华罗庚数学奖,以表彰其“对半鞅随机积分理论的系统性贡献”。

教育之思:能力重于知识的布道者

严加安常言:“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他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培养了29名博士和12名硕士。2012年,他在江苏师范大学的讲座中强调,大学教育需融合艺术熏陶,因为“美育能提升科学研究的创造力”。这一观点在他主持的“数学如诗,境界为上”系列讲座中尤为鲜明。

2018年,他在广州大学以王国维“境界说”类比数学研究,提出数学的至高境界在于“大道至简”与“颠覆性创新”。他认为,数学与诗歌共享八大共性:源于自然、追求简洁和谐、依赖直觉与想象、需要激情与灵感、以创新为美学准则。这种跨学科的思维碰撞,让学生们惊叹:“原来数学也能如此诗意!”

艺术之魂:墨香诗韵中的跨界哲人

严加安的艺术造诣丝毫不逊于学术成就。幼年私塾教育为他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成年后虽专攻数学,却从未放下笔墨。他的书法作品苍劲洒脱,曾三次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收藏,其中草书“龙”、楷书“福”入编奥运主题宝典,行书“悟道诗”更被制成特色邮票。

他的诗词创作同样惊艳。2018年,77岁高龄的他凭《望海潮·忆少年》获得“现代诗词大赛”最佳人气奖。词中“研墨挥毫,临摹颜柳字端方”既是对少年时光的追忆,亦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在《七十述怀》中,他写道:“荣辱升沉抛度外,鞠躬尽瘁不言休”,尽显科学家的赤子之心。

跨界之道:科学与艺术的交响

严加安深信福楼拜的预言:“科学与艺术终将在山顶重逢。”他身体力行推动两者的交融:担任中关村诗社社长二十余年,带领科学家们以诗词咏志;在“唤梦杯”科学艺术诗词展评活动中担任顾问,亲自为获奖作品题字。

2024年9月,83岁的他仍活跃在科普一线,为南京外国语学校学子讲授数学与诗歌的共通之美。学生们发现,这位院士的PPT里既有随机积分的公式推导,也有李商隐的朦胧诗句。他说:“数学家的眼睛能看到无序中的秩序,诗人的心灵能捕捉刹那的永恒——这两者本就是一体的。”

结语:境界为上的生命诗篇

从农村私塾到国际学术舞台,严加安用一生诠释了“境界为上”的真谛。在数学领域,他以简洁优雅的理论破解混沌;在艺术世界,他以诗词书法构筑精神家园。正如他笔下的名句:“随机非随意,概率破玄机;无序隐有序,统计解谜离。”这位跨界大师的故事,恰似他钟爱的唐诗宋词——严谨中见灵动,理性中蕴深情,为中国科学界树立了一座文理交融的丰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