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赶巧先生要回单位,我便独自带着孩子去上幼儿兴趣班,上午一堂乐高,下午一堂轮滑。
乐高是新开班,几个妈妈相互认识后,便开始闲聊起来。我惊讶的发现,不论一胎妈妈也好,还是二胎妈妈也好,不管身处哪个城区,或者家庭环境如何,都会有各自阶层所对应的烦恼和焦虑感,这种烦恼、焦虑通常又和生活环境中相互参照的心理分不开,即所谓的“内卷”焦虑。
不论是学龄前的早教问题,还是学龄后的幼升小、中考、高考等等大事,因对比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层层递增,每个妈妈都会在不同的阶段承受不同的考验,很难有喘息时间。
好在现在的妈妈们大多被迫成长为金刚之身,即便烦恼多多,焦虑满满,却依旧能在彼此的分享探讨中保有乐观心态。
有时候,焦虑确实能在引起共鸣的沟通里获得释放,即便问题无法解决,也能在笑声中变得释然。
上完乐高课后,我先带着孩子吃午饭。今天试了试正泰餐厅家的菠萝饭,非常可口。美食常常有疗愈心灵的功效,这点我十分认同。
下午是孩子欢乐的轮滑时间,才学三堂课,老师夸奖孩子进步很快,看来除了教课老师,兴趣才是最好的第二老师。从孩子三岁开始,陆续报了一些线上线下的兴趣班,只有那些孩子真正喜爱的才长久坚持下来。
我喜欢看孩子在运动中的专注和快乐。那种即便摔跤了也不会胡乱哭泣的勇气,和家里的状态完全不同。而我也因为担心她会否摔跤受伤,暂且搁下手机,专心看她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心灵变得更为宁静。
带孩子上运动课就是有这样的好处,会全神贯注的看孩子练习,摔跤,爬起来,进步。以往上静态的课程时,在教室外等待的家长们会不约而同拿起手机刷刷刷,但是运动课出于安全担心,会把心思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
没有刷手机的焦虑感,更多的是平静和融入生活的片段,而见证孩子体能的进步也是乐趣之一。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与生活常有一屏幕之隔。看见的风景多是屏幕里的显现,从而忘记用眼真正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