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旧梦】二 漏乡音坐车险被诈

话说唐子安别母赴京,好友白小平接站,两人携了行李走出了火车站。

此时正是正月十八,京中还是一派寒冬肃杀的景色,此时铅云低垂,天空已经开始飘落零星小雪。

两人刚一出站,甫一站定,就有洋车过来招揽生意。

这个车夫看着三十左右,鼻直口阔,虽然天寒,只穿得黑裤夹衣,外搭一个坎肩,看着倒是十分精神,呼哧呼哧的哈着白气,像是刚跑完一单买卖,放下车把,问道: “两位要去哪儿”

唐子安道:“去帽儿胡同的山湖会馆,什么价钱”

车夫听出外乡人的口音,心中窃喜,道:“那可不近,您给两块钱吧”

白小平一听,冷笑一声:“不过这么点路,哪儿就两块钱,给你一块钱,要走就走,不走我们再雇别人。”

车夫听他一口地道京腔,知道是本地人,糊弄不过去,便道,您还有这么多行李呢,跑起来费劲,再说哥几个还能帮你搬搬不是,一个车也不够您两位的,我帮您再叫个车,妥妥的给您拉到地儿,再帮您搬搬行李,您拢共给一块二,您看怎么样。

唐子安看天阴的厉害,怕是雪会越下越大,便对白小平言道:“小平兄,别跟他计较了,还是早点安顿下来的好。“

白小平看了看天色阴暗,想着唐子安舟车劳顿,还是别计较这点了,对车夫说道:“罢了,你再帮我们叫辆车”。

车夫见生意做成,笑逐颜开,左右逡巡了一下,看到一个熟脸,大喊道:“老胡,跟哥们拉一趟活啊”。那个被称作老胡的车夫,看起来上了点岁数,估计不好招揽生意,见有活接,忙不迭跑来。

白小平看这位上了年纪,知道腿脚不会太快,之前应承的这位肯定会抽了大头,刚想出声,想想算了,快快把子安兄送到会馆才是正事。

到底是干力气活的,两个车夫三两下就把行李装上车,唐子安和白小平一人坐了一辆车,车夫喊了一声,您坐稳喽,大步流星的便跑了起来。

好在路程不远,跑了大概也就一刻钟,就到了会馆门口。白小平抢着付了钱,打发走了车夫,两人站定在会馆门口。

唐子安端详了一下大门,许是因着过年的缘故,大门重新油了黑漆,配上黄澄澄的黄铜门钹,很是气派。两个门簪上雕着如意两字,再往上的门楣则是各色花卉图案的砖雕,想来当初建造的时候,定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这山湖会馆是早年一位同乡,在京城做了大官,联络了一些桑梓,共同筹谋建造,即使民国以后,有同乡人介绍,恰逢会馆有空房的时候,就能居住,也不需要付房费,只是按时节给看管会馆的长班点赏钱也就够了。唐子安这回也是拜托同乡代为照顾,说妥了可以在此落脚。

唐子安正要上前扣门,忽听得吱扭一声,大门开了,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披着个羊皮袄,拿个水桶烟袋,正要出来。两人打个照面,老头吓了一跳,唐子安赶忙退后了一步。

老头问道:“您哪位呀,要找谁?”。

唐子安说明来意,老头作恍然大悟状,“哦,想起来了,教育部的王先生跟我说了,都是同乡,刚好前阵子搬走了一位,空出了两间耳房,正好安置您”。说着冲里边喊了一声,“小六,快出来帮忙“

说着话,从门房里走出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力巴的打扮,老头吩咐道,“帮着先生把行李搬到里院的西耳房去,手脚麻利点”。

说完,就让着唐子安往门里走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