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好孩子
郑重声明:本文是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大家好,我是惠辰~
今天跟一个70后的朋友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讲到她的女儿,手机花了3000多用了不到一年,就想要换新的。而她和她丈夫的手机只花了1000多,已经使用了三年。
他们领了工资,不想下馆子加餐,因为太贵不划算,所以每一次也只是周末给自己多炒个菜加餐。而女儿在学校周末时,却不愿意换个衣服下楼买个饭,而是点外卖。
听着朋友的倾诉,我突然产生了感慨:“我的爸爸会不会对我也失望?”
作为一个工作15年的我,只给过给过父亲两次过年红包。一次是在2008年第一次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时,给了爸爸2000元。另一次就是昨天给爸爸转了4500元。
以前不是不给,只是因为我创业失败了一直在还债,今年债务刚好还清,所以有了一结剩余的钱,就转给了父亲。
其实我们80年都挺体谅父母的辛苦。
上初中那会,别人家的孩子的消费标准,早上1块钱,中餐晚餐各要1块4毛钱,晚自习的时候要吃一份1-1.5的夜宵。
而我大部分的消费标准是,早中餐各5毛钱。
上中专那会,大部分的人都来自农村,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一心都是想着如何省钱但又不挨饿的吃法。
我们舍不得吃2.5元一餐的米饭,而是买两块钱三包的泡面,因为可以吃三顿。
那个时候的我们去超市逛的是打折区,买的是打折的水果和零食。2块钱就一大袋的干面包,我们可以当一周的早餐。
为了省钱每次回家,都要带各种咸菜到学校,然后去饭店买1块钱的米饭,这样就解决了一顿中餐或晚餐。所以,现在我最讨厌吃咸菜了。
我们逛街,来回走路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为了省下两块钱的车费,我们来回都是走路,但我们没有感到疲惫,没有抱怨,没有怕晒,也没怕雨淋,有的就是我们现在满满的回忆。
我们这么做,一半原因是父母总在我们耳边提醒我们要省钱,一半原因我们也都很理解父母的辛苦。虽然我们没有说,但我们用行动在证明。
80后的我们,正赶上国家不断改革的时代。我们赶上了穷,赶上了计划生育,很多80年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没有兄弟姐妹商量和支持,一切都要靠自己白手起家。
我们赶上了教育改革,开始收费,上小学那会,大学是不要钱的,而且工作还是包分配的。那个时候有些家庭是交不起学费的,所以小学都没上完就已经出去工作了。
后来呀,等到我们上大学了,小学不要钱了。因此全家人又得为了这个大学生省吃俭用,东拼西凑完成大学毕业。可是呀,等你毕业后,就告诉你工作得自己找了。
第我们这一代到了适婚的年纪时,那个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就能娶媳妇的年代早已过去,我们赶上了三金一串,天价彩礼,赶上了房价大涨。没房没车,成了婚姻的最大阻碍。
我们80年后,每一步都在困难中前行,我们承受着各种压力,克服着一道又一道难关,勇敢站在你们面前已是不易。
并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的工作,可我们依然赶不上这物价增长的速度。
有些人,混得好的有车有房有老婆孩子家庭温暖。有些人则囊中羞涩不敢出门,不敢回家,更别提娶妻生子了。
我们每天都给自己打气,给自己灌输积极的正能量,比如:“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所以即使我们每天干到很晚,我们第二天依然充满活力。
“既然成不了富二代,那就努力成为富一代。”因为这句话,我们努力创业,即使最后亏本欠债,也不敢跟你们说,只是因为怕你们担心,怕你们失望。
80后的我们,正如一首歌喝的那样:“有多少人为了车房要还一辈子外账,他还了外账也是拆了东墙补上了西墙。”这不仅是一句歌词,而是很多80后的真实写照。
80后的我们,面对父母的衰老,孩子的叛逆,生活的压力,工作的无奈,不敢跟父母说苦,不敢跟孩子说累,自己默默的承受着一切。
虽然80后的我们,很苦,很累,还有很多的无奈,但我们依然在积极的生活,努力的奋斗。为我们父母和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而00后的孩子们,他们也有他们这个时代的活法,他们也有他们这个时代我们所体会不了,所帮助不了的压力和无奈。
所以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都希望给家人带来骄傲,都希望给父母好的晚年生活,都希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只是很多事情,并非只凭努力就能实现的。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无奈与困境,但我们不愿说,你们的孩子会抗下所有。只是希望父母在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的时候,能关心一下我们飞得累不累。
致敬所有辛苦奋斗的孩子们,加油!
我是惠辰,我们下次再见!
作者|惠辰
图源|惠辰
排版|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