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速指针
问题:从单链表中找到倒数第n个结点。
直觉算法
遍历一遍链表,得到链表长度 length,然后指针重新指向表头,设置从 0 开始的计数器,指针每往后移动一个,计数器加 1 ,当计数器变为 length - n 时,就找到了倒数第 n 个结点。
双指针算法
使用两个指针,假设为 p、q,p 指向表头,q 先向后移动指向第 n 个结点。然后两个指针同时向后移动,直至 q 走到链表末尾。此时 p 就指向了倒数第 n 个结点。
二、快慢指针
问题一:查找单链表的二分位点
直觉算法
遍历链表获得链表长度,然后再计数获得中间结点。
快慢指针算法
使用两个指针,假设为 slow、fast,两者初始时都指向表头。slow 一次向前移动一个结点,fast 一次向前移动两个结点。当 fast 移动到链表末尾,slow 就指向了链表的中间结点。
问题二:判圈:如何检测一个单链表是否有环?如果有环,如何确定环的起点以及长度?
直觉算法
用哈希表保存已经走过的结点指针,查找判断当前指针是否在之前已经出现过。
龟兔算法(Floyd cycle detection)
龟兔其实是快慢指针,假设为 slow、fast,初始时都指向单链表表头,slow 指针每次移动一个结点,fast 指针每次移动两个结点。如果 slow、fast 相遇,则说明有环。如果 fast 走到链表末尾还没与 slow 相遇,则无环。
符号约定及定义: 约定单链表表头为 A,环起点为 B,龟兔相遇结点为 C。定义 |AB| 表示沿单链表方向结点 A 到结点 B 的距离,距离值的定义为乌龟走的步数,如图 |AB| = 3。环长为 L,表示乌龟从环起点出发回到环起点所走的步数。
令则从出发到相遇,乌龟所走的距离为:后面有证明乌龟不可能绕环超过一圈。
兔子所走的距离为:上面两式相减,并联立乌龟所走的距离得:由此可知,m+n是环长L的整数倍。
环起点: 当龟兔相遇后,令乌龟返回表头 A,兔子留在相遇结点 C,两者都一次向前移动一个结点(此时已是同速指针),此时乌龟往环的位置赶,兔子在环内转圈圈。当乌龟赶到环起点时,兔子也移动了 m,加上初始时距环起点的 n,兔子距环起点 m+n,为环长 L 的整数倍,此时兔子也刚好到达环起点,两者再次相遇,相遇结点就为环起点 B 。
环长度: 接着上一步,龟兔同时指向环起点,此时让两者中的一个留在 B,一个逐结点向前推进,并同步计数,当两者再次相遇就得到了环长 L。
证明快指针 fast 一定会追上慢指针 slow。
slow 在 fast 前一个结点时,两者经过一次移动两者相遇。
假设 slow 在 fast 前 k 个结点时,经过有限次移动两者一定会相遇。
则当 slow 在 fast 前 k+1 个结点时,经过一次移动,变为 slow 在 fast 前 k 个结点,则经过有限次移动两者一定会相遇。
得证。
证明慢指针 slow 绕环不可能超过一圈。
- 单链表本身为环的情况
slow、fast 同时从环起点(表头)出发, 当 slow 绕环一圈时,由于,fast 刚好绕环两圈,此时两者在环起点相遇。
下面证明此前不可能相遇(出发时不算),即 slow 绕环一圈时是第一次相遇:
假设 slow、fast 在此之前相遇,相遇结点和环起点的距离为,则
即
与假设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 单链表有环,但不全为环的情况
考虑 fast 追上 slow 要走的最远距离是,fast 刚好在 slow 的前一个结点。
首先证明这种极端情况不可能发生在 slow 的上一步已经在环内时:
假设 slow 的上一步已经在环内,且在 slow 的当前步出现了上述极端情况。
回退到上一步可以发现,slow、fast 已经相遇,算法结束。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 slow 刚进入环起点时,fast 在 slow 的前一个结点。
此时相遇之前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情况一,所以在 slow 绕环一圈之前,两者就已经相遇。
效率分析
由于慢指针最多走一遍单链表,所以Floyd cycle detection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1)。与直觉算法相比少了哈希表的使用,降低了空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