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蓝哥
记得大四那年,我与同专业另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就是我的好兄弟阿龙一起,被推荐到当地一家很有名的软件公司实习,能得到这样一个实习机会,周围的同学好生羡慕,但是我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当然,学生时代口袋里没啥钱,父母每个月能给的就七八百大洋,刨去吃喝,也所剩无几了,谈恋爱呢?不存在的,自己都不够吃!为了学好电脑,学校图书馆机房的充值倒是从没节约过。
怀念大学时代纯粹的生活,每天除了教室上课,就是宿舍、食堂和图书馆,图书馆自习室是很抢手的,虽然学校的图书馆规模够大,自习室够大,但是依然抵挡不住人多,抢不到位置是常态,所以我对图书馆机房的兴趣更大,去的也更多。
图书馆机房,说起来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虽然电脑稍微显得落后了点,但是胜在没有嘈杂的噪音,还有正规化的管理,更重要的是物美价廉,费用十分接地气,块把钱可以上线很久。
学校规定,大一新生入学时不允许自带电脑的,当初不怎么理解,以为学校就是想赚机房的钱,后来发现机房的性价比贼高,也就赞同学校的做法了,大一是塑型期,如果没管好,后面偏离轨道的可能性很高。
为什么不去网吧呢?当然一方面是贵,还有那个时候的黑网吧多,不正规,不仅是管理不正规,机器上的内容也不怎么健康,学生的话,只有沉迷游戏的去的多,正常来说是很少去的。
大四参加实习的公司在软件园区,就是很多大城市都有的那种,记得第一次进到园区了就感觉很有成就感,想像自己到了美国,到了硅谷,到了软件工程师的圣地,那感觉很带劲!
进入公司以后,作为专业选拔出来的实习生,参加的自然是基础的开发工作,那个时候才懂得原来代码不一定是一行一行敲出来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框架,靠着图形和线条,也能量化生产出一整套的MIS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带我们实习生的是公司开发部门的一位老员工,我们喜欢叫他辉哥,微胖,讲起话来就是一脸的笑意,最喜欢的就是摆弄他手里的mac book(苹果笔记本),说他所有的代码都只在苹果的平台下开发,听得我和阿龙一脸的羡慕,很明显,那个时候的我们,买不起mac book。
实习小组大概有十个人,男多女少,逃不出的定律,后来其中一位女生成了阿龙的另一半,跟他去了另外一座城市,缘分这东西,真的妙不可言。
实习期间的一次经历对我影响很大,那天小组开了个会,辉哥让我们逐个介绍下自己的强项,轮到我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冒了句:演讲!我说出口的时候明显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可想而知,这个特长确实有点特殊,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具备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的。
在真正的软件公司做项目,哪怕只是实习期,最大的感触就是工作流程的严密性,一个应用系统从项目的立项、前期的调研、原型设计到实际的开发和后续的运维等等,环环相扣,彼此间都有严格的约束,上一环节的工作没完成,直接会导致后续的步骤全部受拖累。
一个程序员就像一只兵蚁,只有完成了自己的环节,在道路上遇到其他的同类,触角互相沟通后,其他兵蚁,也就是人才,才有办法接续后面的步骤。这也是IT行业呈现年轻化的原因,老同志经不起一直加班熬夜赶进度。
因此,程序员们最羡慕的不是高工资,而是给自己打工,开公司也好,创立工作室也好,一台笔记本走遍天下,何其洒脱!
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一个月多一些,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实体财富,但整个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白。我时常告诫自己“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绝不只是说说而已,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电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项目推陈出新,只有持续学习,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最终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