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去人欲, 是王阳明对人心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的态度,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的,存了一份天理就去了一份人欲,做到存天理去人欲,世间万事可成。
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呢?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天理,比如遇到好事开心,遇到坏事悲伤,看到不平的事愤怒,但是太高兴太悲伤太愤怒,加入自己的一点意思,故意让别人知道,就是人欲。
饿了就吃饭是天理,但是拍视频炫耀是人欲,故意攀比炫富,吃自己经济能力不允许的饭是人欲,饿了故意不吃也是人欲,比如我大学有位同学不吃馒头,饿了也不吃,有馒头就不吃饭,这就是人欲。困了就睡觉是天理,找美女陪睡或者故意不睡觉是人欲。遇到不平的事愤怒是天理,但是打人骂人报复是人欲。比如和老公吵架,为了泄愤故意6万买了个包。
唐朝有个叫卢藏用的人,出身北方大族,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是才华横溢,很轻松地就考上了进士,但是他却得不到上司的赏识,于是就跑到了终南山之上做起了隐士。在山中的时候,他跟随道士修习道术,相传将辟谷练到了一定的境界,可以几天几夜不吃饭。但是卢藏用的心思还是在仕途之上,他之所以选择终南山隐居也是因为这里靠近都城长安,离皇帝近,而当皇帝去了洛阳之后,他就跑到嵩山隐居,于是他就得到了“随驾隐士”这样一个称号。后来武则天也知道了这个人就将他请出山,任命了一个左拾遗的职务。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终南捷径”,形容那些不得志的人可以通过隐居把自己包装成世外高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别有用心,比如现在的各种摆拍,制造各种热度,蹭热度,都是另有目的,孝敬父母是好事,可是有些人拍各种视频发到快手抖音,推车带父母全国旅游,是否有人欲呢?38岁大姑娘嫁给83岁老头,如果是真爱就是天理,有别的想法就是人欲。
天理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在有人之后产生的,天理在我们心中,有了人欲才催生出了天理,天理反过来要约束人欲,比如有人违法乱纪,催生出天理安分守己,不孝顺父母催生出百善孝为先,看见别人有危险不管,催生出天理见义勇为,太过奢侈浪费,催生出天理勤俭节约。存了一份天理就去了一份人欲。存了饿了就吃饭的天理,就去掉了吃超过经济能力的饭的人欲,去掉了饿了不吃饭的人欲,去掉了吃山珍海味的人欲,去掉了非得吃好的吃香的人欲。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实践者,创办了两家企业都做到了世界五百强,在退休后接手了已经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用1年的时间做到了历史最高营业额,而且是在日本大地震发生的那年,非常了不起。他的理念“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和王阳明的“存天理去人欲”异曲同工之妙。稻盛和夫在创办第二电电之前,反复用“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拷问自己,这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富翁吗”?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名吗”?这是从私利私欲出发的愿望呢?还是从“为社会、为世人”,即从良知良心、不夹杂私心出发的愿望呢?对照“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连续几个月,不停地自问自答。在确认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以后,他才决心踏上第二电电的创业之路。“降低通信费用,对信息化社会的国民做出贡献”这是稻盛和夫的使命,非常的高尚而且纯粹,在当年市场环境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做到了日本第一,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做企业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赚钱就很难做长久,就算一是侥幸赚到了钱,将来也守不住。存天理去人欲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要夹杂死心,顺应天理做事,世间万事可成。
那到底什么是天理呢?老子的道家哲学给出了答案,大道无形,能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上善若水,水最接近于道,滋润万物甘心居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我们在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就去学习水的善,水最接近天理,滋润万物从不争功,柔软无比同时坚强有力,夫唯不争,故无尤。
简单的总结,善就是天理,恶就是人欲,正是天理 邪是人欲。用良知去判断善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别在这件事上加东西,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天理不用学,是存在每个人心中的,善恶正邪,每个人都会判断,有良知去做事,做到知行合一,就永远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