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题,我着手开始写这个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前两篇发出去后,反响还不错,有些朋友在期待着我接下来的文字,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吧!
我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中提过,提高情商的两个途径:多说话、多和父母聊天。今天,具体聊聊第二点。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小时候,就说读小学那会吧!这也是我们工作后最爱怀念的几个时段之一。
那会儿,我们除了在学校调皮捣蛋外,更多的时候是跟在父母身边(当然,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跟在爷爷奶奶身边,我比较幸运,小学念完之前,都是跟在父母身边的。),他们会告诉我们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遇到长辈应该叫叔叔阿姨伯父伯母爷爷奶奶;我们做错事时,会耐心教导我们(多半时候,是一顿胖揍),让我们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告诉我们许多尚不理解但必须记住的道理: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筷子不能放在碗上面、要爱干净勤洗澡。......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
他们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我们被称为“邻居家的孩子”吗?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孜孜教诲,我们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三岁定八十。许多时候,父母(长辈)教我们这些东西,就是让我们明事理,虽然这些东西当时我们未必完全懂得,但是在你生命中后来的许多年里,他们教你的那些东西,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
就拿本人来说吧,记得小时候,我是个特别叛逆的孩子,不是那种寻常的青春期叛离。拿我爸妈的话来说,就是犟。只要我认定的事情,我一定会去做,无论岁阻挠都没用。可是现在的我呢,这样的坏毛病已经基本在身上没了踪影,相反的,是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是什么让我慢慢的改变了自我,变成如今这样?我想,除了这些年的个人经历外,更多的是受父母的影响。
我们常常以为“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是长辈们倚老卖老的自吹,孰不知,跟你说过这句话的人,都曾经或正在发现你身上的毛病并试图修正它。毕竟,年轻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而自以为是往往最容易使人犯错。
父母那些在我们现在看来看似老旧落伍的道理,其实都是我们真正应该去聆听的。要知道,他们不仅正在老去,而且也像我们一样年轻过。如同王朔的话那般:谁没年轻过,可是你们老过吗?我们现在经历的那些事情、有过的那些想法,其实与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是大同小异的。
有些人说,时代不同,想法不同。其实年代不同,只是导致了我们接触的事物不同。去问问你爸妈,他们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过梦想?有没有过想成为人上人?答案是肯定的。毕竟,那么多成功的人士都与我们父母的年纪相仿,只不过有些人梦想成真了,有些人化为了泡影。可是不能因此就判定你的父母不懂那些事情和道理。
再说前面的话题,父母从小告诉我们那些道理,其实就是我们情商的启蒙老师,他们让我们懂得了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年轻人应该志在四方,这些都是他们教我们的,怎么现在我们反而去冷落,甚至嘲讽他们那些简朴的语言和道理呢?这是在忘本。
现在很多人都在异乡工作奋斗,最多年底能与父母短短的聚一段时间,然后又匆匆别离。许多人接到父母的电话就会有烦躁的情绪,总觉得那些反复交代的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是无用之举,这些东西谁还不懂啊,又不是小孩子了。
可是你要知道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我们长的再大、本事再强,在父母的眼里都只是个孩子,他们总是担心我们没吃好穿暖,那些小心翼翼的问候和试探,不正像我们小时候找父母索要节日礼物的样子如出一辙吗?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不懂很多道理,而是我们懒得去沟通,而也正是如此,我们丢失了许多向他们学习的机会。我们在社会中闯荡,围绕着我们的无非本职工作、社交关系、生活问题、憧憬这几样东西吗?本职工作你说父母无法沟通,这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可能不懂你专业内的东西。但是社交关系呢?生活问题呢?你以后的憧憬和希望呢? 他们也不懂吗?NO,他们不但懂,而且往往比我们想象中要懂的多得多。
记得我刚来拉萨,准备创业那会,我一直苦恼于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怎样在与客户谈失败后重新来过等等。最后,我是在我爸那儿得到了想不要的结果,与他交流后,我才知道,我爸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而已,他的思想、建议,都使得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网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我觉得我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男人,什么都知道;长大后,我觉得我爸是天底下最无能的人,什么都不懂;老了以后,才发现,原来我爸真的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男人,可惜没有就会向他学习了。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趁现在还有机会,多跟父母沟通自己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心安,另一方面,我们是真的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父母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知,他们身上许多人生经验就是一座宝藏。只要我们真的愿意,你可以轻松的获得这座宝藏并提高自己。
父母经历过的事情、阅历过的人,都比年轻的我们多,许多道理,并不是他们不懂,而是我们不愿意开口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