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贾平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散文《月迹》,以孩童的心态和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标题“月迹”,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是月的变化轨迹;也是孩子们寻月即寻找美的足迹;还可以理解为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全文不到两千字,却意蕴深远,情味悠长。散文开篇以“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一句,作为文章的引子,引出因为“新鲜”和“不满足”的“好奇心”开始的探索之旅。
似乎天下所有的奶奶都会讲月亮的故事——桂树、吴刚、嫦娥、玉兔……但这个奶奶非同一般的把孩子中三妹的美和天上嫦娥的美联系起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天上人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天与地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应该是最早的“人和自然”的完美一课吧。让孩子们欢欣鼓舞的发现——“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但奶奶是怎么样教育孩子们懂得“我”和“我们”、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呢?“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人类早已经无数次的登上了月球,圆了飞天的梦想。这无疑是一大无与伦比的胜利。但,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或许,带来的遗憾之处就是,湮灭了人们对月亮的想象力!那些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故事,和美丽的想象,都不覆存在了。但孩子们是幸运和幸福的,只要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奶奶,似乎,一切的遗憾都是可以弥补的了。
我们的孩提时代,都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