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电影的片名,我已经忘了,但是,看完后的即时感觉,终身难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女主角接受了盟军的一项任务,去德方刺探情报。临行前,上级特意给了她一颗氰化钾,让其缝在衣领里,并关照,纳粹的严刑拷打是她肯定扛不过去的。进入德国后如果被捕,可以咬碎氰化钾。在德国一方迎接她的,是她的前男友,如此,她对这次任务的态度,愈加坚定。她到底不是高级间谍,经验欠缺,进入德国没多久,就被盖世太保抓捕。她一扭头咬向衣领,氰化钾却没有毒死她。酷刑如期而至,但这个女人要比派给她任务的上级想象得坚强,纳粹的百般折磨,就是不能让她开口,她被关进了集中营。没过多久,德国完败,她被释放。来集中营门口迎接她的,就是那位前男友。当看见她蹒跚走来时,前男友和银幕外的我们都大吃一惊: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踪影,苍白的头颅几乎秃光;至于曾经挺拔、傲人的身材,业已佝偻得形似年过半百的老人。大概被前女友的奉献惊着了,前男友耳语着告诉她,其实,她去执行的,是一项假任务。她去刺探的情报,盟军早已获悉。派她过去刺探盟军早已截获的情报,只是为了麻痹德国人,好让他们没有顾忌地安原计划行动,从而掉落盟军为德国人挖好的陷阱。为了让她执行的假任务在德国人的眼里足够真实,给她的氰化钾,是假的。
听到真相,她倒吸了一口冷气,甩开扶着她的前男友,跌跌撞撞但坚定地走出了银幕。
出自心底的那一口冷气,让我至今都会时不时地想一个问题: 间谍的身不由己、生死难料,谁都知道。既然劫数布满职业生涯,何以那么多男女前赴后继地要选择做间谍?
因为柳云龙,我本打算认真地收看由他导演、担纲主演的电视剧《风筝》,可是,看过几眼以后觉得相比《暗算》,郑耀先的魅力远不如安在天,就放弃了。等到各路媒体不吝好词地盛赞《风筝》我回头再来看郑耀先的故事,他已经被周志乾替代,我因此看到了间谍必然的结局:孤独地守着不能说的秘密,备受凌辱。
如此凄惨的结局,竟然能引无数杰出男女投身到间谍这一行当里,原因何在?
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小。
(理查德·佐尔格)
那时,文化禁锢,读不到什么书,随便一张字纸都成为我的宝贝。家里客堂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死沉,有一面紧靠着北墙。《参考消息》是我爸唯一自己订阅的一张报纸,他自己读完后会扔给我。有一段时间,他突然不将读完的《参考消息》给我了,面色凝重地告诉我,最近报纸上连载的东西不适合你读。就把他读完的报纸放进八仙桌紧抵着北墙那一面的抽屉里。当然,他得先把桌子从北墙那儿挪开,拉开抽屉塞进报纸后,再将桌子死死地抵住北墙。
拉开或推上桌子,对我爸爸那样的男人来说,不算什么事儿,可对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来说,很是事儿。可是,我还是打开了替我爸爸守着秘密的那只抽屉:原来,那段日子《参考消息》上正在连载张学良和杨虎城西安事变的故事。万马齐喑的年代,这个故事也很好读,但抽屉里更大的秘密,比张学良、杨虎城的故事还好读,那是一本薄薄的佐尔格的故事。
理查德·佐尔格,1895年10月出生俄国高加索地区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国人。佐尔格3岁时岁父母迁居到父亲的祖国德国,在那里长大成人,20岁时应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佐尔格因伤退役后进入柏林大学学习经济,后改学政治学,最终于1919年从汉堡大学毕业或政治学博士学位。明明可以靠学问过上优渥的学院生活,佐尔格偏偏要从事间谍工作,从德国迁往苏联,成为共产国际的红色间谍后,先后到英国、中国、日本等国家为共产国际收集情报。1941年10月在东京被捕,因其本人和苏联都否认他是苏联间谍,佐尔格失去了通过交换战俘获得自由的机会,1944年11月被绞死。
我不知道我爸怎么会得到这本书又为了什么要将这本书藏在八仙桌的抽屉里。不事声张地读完这本薄书后,我又偷偷地将书放回了原处。爸爸知道我读过他藏在抽屉深处的这本书吗?我想,他大概知道,所以,对我后来喜欢间谍题材的文艺作品,他见怪不怪。
是的,就是这本关于理查德·佐尔格小册子,诱引我喜欢阅读间谍题材的书籍、喜欢欣赏间谍题材的影视剧。
(电影《间谍佐尔格》)
因为一本《K》,我对女作家虹影有些想法,尽管如此,她的《上海之死》我还是读了不止一遍,原因是,这是一部间谍题材的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于堇的中国女孩,被一个流亡到上海的犹太人培养成一个女间谍。长大以后的于堇,在祖国和养父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珍珠港事件情报的正确处置方式——很刺激的题材,不是吗?可是,实有其人的理查德·佐尔格和虚构的于堇,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做间谍?当然,可以说他们是为了信仰,这种解释最便捷,像约翰·勒卡雷的小说《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中的卡拉,如果不是信仰坚定外,怎么解释身为苏联间谍的他,被美国中央情报局释放后,明知苏联正在大清洗,也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纵然史迈力特意赶到卡拉转机的机场劝说卡拉去往英国,都不能阻止他回归苏联的脚步,不是信仰使然,又是什么?
(小说《上海之死》)
(电影《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
我却以为,我忘记片名的那部电影的女主角、佐尔格、于堇以及刚刚上演过大结局的《风筝》中的郑耀先、韩冰,他们选择做间谍,都是对自己的智商绝对自信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觉得,他们的能力足以在一大群异己之间游刃有余地在光鲜的外表下完成极富刺激的工作,那种黯黑的荣耀,除了间谍还有哪一种职业能为从事者获取?所以,我一直认为,张嘉译最好的角色是电视剧《悬崖》中的周乙,尤其当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后被处死的那一场戏:监狱的防风空间里,四周是高耸入云的墙壁,张嘉译让周乙用我们熟悉的有些不在乎的强调面对对准他的枪口,只是,仰天长叹的那一声,我们感觉到间谍的刺激与生活的凡常在那一刻让周乙失衡了,所以枪响后周乙是弹到高墙上的。
(电视剧《悬崖》剧照)
可惜,《悬崖》在央视重播时,这一场戏被删了。
所以,更加觉得最后一集《风筝》郑耀先与韩冰互认身份的那一场戏,弥足珍重。彼时,为谁选择做间谍已经退到远处,只是一对聪明绝顶的男女用一辈子来角力智商后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