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长歌行》
【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优秀代表作,诗词脍炙人口,富有节奏,韵律优美,内容警策,催人奋进,昂扬向上,鼓励青少年要珍惜时光,千百年来被人们作为座右铭而传诵,尤其是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谓妇孺皆知。
然而关于其中起兴的“园中葵”是何种植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葵的解释:“菜也。从艸癸聲。”,不过也没具体指出什么。那么,究竟“葵”指的是什么呢?
葵在我国历史记载中很古老,早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诗经·豳风·七月》第六章“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其中的“鬱”即郁李;“薁(yù)”一说是棠棣,一说是野葡萄;“亨”通“烹”,“菽”为豆类植物。看得出,“葵”是七月烹煮吃的蔬菜。
在汉乐府另一首著名叙事诗《十五从军征》中,有“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说明葵菜是生长在井边的野菜,用来做羹汤。
魏晋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和曹植其名,人称“曹刘”,其代表作《赠送从弟诗三首》中提到葵菜: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可以看出,葵菜在魏晋时期已经广泛栽培,并且是用来祭祀祖先的供品和待客的美味佳肴。
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到汉代,只能看出葵菜是七月成熟,可以制作羹汤的珍馐美味,那么在魏晋时期的记载就可以了解葵菜的具体所指。在北魏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中,将《种葵》列为蔬菜类第一篇,反映出葵在当时的重要性。在文中,贾思勰指出葵分为紫茎、白茎二种,一年多次种植,有秋葵、冬葵、春葵等,后来许多典籍都延续《齐民要术》,把“葵”列为由“葵、藿、薤、葱、韭”等“五菜”之首,比如元代王祯著《农书》称“葵为百菜之主”,葵菜也得以广泛种植和栽培。
从《齐民要术》中对葵菜的描述,以及在口口相传直到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可以看出葵菜为俗称的“冬葵”。隋唐时期从中国引进大量典籍和植物的日本,现在依然用“冬葵”作为葵菜的称谓。
清代吴其浚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有:“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葵菜在明代以前一直都是主要的蔬菜,明代以后,随着蔬菜种类从国外的引进增多,葵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变成次等蔬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葵菜被列入草类。
冬葵,民间又名冬寒菜、冬苋菜或滑菜,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叶圆形,常5-7裂或角裂,裂片三角状圆形;花小,白色;小苞片3,披针形;萼浅杯状,5裂;花瓣5,较萼片略长;果扁球形;种子肾形,暗黑色。花期6-9月。
从以上可以看出,《长歌行》中的“园中葵”指的是“冬葵”,而在当下,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历史和植物知识,因而在教授孩子学古诗的时候,往往把其中的“葵”说成“向日葵”或者“葵花”,这是不对的。
因为向日葵并非是我国原产地,而是原产自南美洲的经济作物,十六世纪被引入欧洲,十七世纪才引入我国,在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载了“丈菊”:“”丈菊,名本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此时尚无“向日葵”一说。直到文震亨《长物志》(1621年成书)才有记载,清代陈扶摇所著《秘传花境》中记载道:“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缺刻。。。”。此时,向日葵才开始在国内推广种植。
因而,在汉代是没有向日葵的,至于葵花,一般古代指的是蜀葵,著名的观赏花卉,古代关于蜀葵花的诗词也是非常多,然而并非蔬菜,因此也不是“园中葵”所指。
因而可以确定,《长歌行》中的“园中葵”就是如今的冬葵。
2019/7/1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