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也逃不掉的焦虑感
不知道你是否有一种普遍的感觉,从学校毕业的20多岁到30岁之间,貌似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做着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而一旦过了30岁或者35岁,总存在着一个隔离的时间段,从那个时刻开始,同龄人群开始分流了。有人财富自由了,规划着不为他人打工的生活;有人创业初见成效了,坚定地为自己而活;而自己也就是剩下的大部分人,继续过着清晨挤地铁和公交,打卡上班,中午外卖,晚上加班,疲惫而又单调的生活。也许这是为什么越临近30岁的人越容易产生焦虑感的原因之一。
最近读到的一本书《the 100-year life》即《百岁人生》的观点给了我一些不一样的思考,最大的作用就是缓解了我那因空虚和碌碌无为而产生的焦虑感。很想把书中的观点分享给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希望能让更多人的生活因深刻的思考而发生一点点的变化,那便不浪费读此书的时间了。
《百岁人生》的预言:
所有的预言其实都基于书中的一个引经据典、有数据支撑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从75岁开始增加,很可能在90后甚至00后增至100岁,所以“百岁人生”不再是一个少数人群的长寿密码,而将是大部分人所面临的漫长未来。而接下来的内容大部分都在在阐述如何应对寿命的增长。那么,
你准备好了吗?
60、70后以前的人们生活主要为泾渭分明的“三段式”,即上学、工作、养老。如我们能活到90甚至100岁呢,也许真的无法让政府来负担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费用,因为短短40年的工作收入又怎能支持后面30-40年的老年生活呢。看到这里,焦虑感直线上升,请先别焦急,让我们冷静而理性地思考下去。
如何能让自己安享退休后生活呢?作者提出的“多段式人生”登场。人们的生活会变为多段式人生,而且顺序将不再局限固定于一种。只要对世界仍然充满好奇与渴望,耳仍然聪,眼依然明,为什么不重返校园呢?30,40岁的人工作多年后重返校园,这种现象在当下已然发生。同样地,年轻人在创年轻人的业,老年人为何不能开创属于老年人的事业?那时候生活更加多样,选择更加多元,顺序不再单一。
如何应对变化的生活呢? ”自我革命“ 和 ”喜新厌旧“ 的人将会更加如鱼得水。提到此观点,想起自己的转行经历。以昔日石油人的眼光来看,也许我有些“喜新厌旧”和浮躁,不耐于在荒漠的井区为祖国献石油,而实际情况是,一年的野外工作经历,使我意识到这是个夕阳行业,大势已去。那种感觉是痛苦的,谁会愿意自己长达5-6年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投入的是个不得势的行业呢?!只有“自我革命”才能走出去,于是我裸辞了,破釜沉舟,决不回头。事实证明,真的可以走出来。这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变化。以后还会不会有变化,who knows? 但是一次次的挑战自己,会让自己具备应对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岗位,为人类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专属人类的事情。这一点是我所欣喜的,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回归到探索艺术、设计、哲学、历史的本真研究中去,不再被重复单调毫无技术性的工作所浪费人生。这挺美好的,不是吗? 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做些“矫情”的事了。
Life is so short that we cannot perfectly adapt to the changing world
Life is so long that we could do anything we really want
从现在开始,偶尔给自己的生活来个中场休息吧,反正我们还要活到99,现在的一切都是在为65岁以后的生活增加更多可能性,just enj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