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
正因为我们的心“杂以人伪”,所以我们才是人,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人有多少痛苦纠结,是来自于觉得自己该做到什么什么而自己做不到,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品质有所提升,首要的不是列一大堆行为准则约束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接受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天生带着多少的人欲之私,名利面前,看到内心的贪;挑战面前,看到内心的恐;贪心消失的刹那,看到内心的懒惰……只有看到自己的诸般人欲,看到自己其实和我们讨厌的人一样贪婪、龌龊、懒惰……我们才能包容别人的人欲,看到所有可恨之人都有可怜之处。只有能够慈悲自己了,才有可能去慈悲众生。大师高人不会是优秀的从不犯错误的人,而是阅尽人欲疾苦,放下执着,不再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此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
工夫,便是“知行合一”的行,没有工夫,便没有“合一”,比如,不“格物”,便不会真的“诚意”。为何?先要看“格物”格的是什么。“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此句可见,“物”是内世界而非外世界的,是“心”对人所生存的时空的“认为”,格物格的便是这个“认为”。因此人可以通过“格物”来自省、觉察,人看不到自己的“私”,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诚意”,所谓的诚意也不具有“中”的性质,只是带着标准的选择性的评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