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个常见、普通且有深度的词。常见、普通是因为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思考,而且是人特有的基本能力。深度是指思考也分浅与深、产生价值大与少。而要做到对生活有价值且深入的思考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思考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特征,即人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也是普通人与精英人士的最大差别之处。简言之,穷人与富人、精英人士与普通人不是长相漂亮与否,个子高低之别,关键是人与人思考力的差异。思考力差异可大可小,可能是一与二的区别,也可能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才有富翁与穷人的存在。
那么思考力是与生俱来的吗?很显然不是。思考力是受环境、知识水平、经历等等众多因素限制,那么有没有办法使自己思考力变的强大起来呢?
这就要从最平常、普通生活中说起。人们每天其实都面临着选择,而选择都是思考的结果,这个思考有潜意识思考,也有能动主观积极思考。有些思考过程是经验固化后的选择,有些是重新组织联系后的结果。因此,思考就有了维度的差异。举个例子来说:晚上吃完饭后,走到离家最近的公园,进去一看,哦,公园里植物、小品设施真漂亮,这就是平面思考;若是看到公园里景墙是把唐朝建筑的元素与现代材料进行了组合,并且风格与园路铺装等整体环境非常搭配,这就是立体思考;若是把景墙、植物、园路铺装等与北京、上海甚至是国外公园进行对比,又或者是与历史上公园进行比较,并说出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那就是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思考。
那么既然思考可以有这么多花样,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多维度呢?其实,大脑思考的空间,就行健身房锻炼肌肉一样,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的带宽就会越来越粗越来越强。这里的训练呢,不用去健身房,其实生活中就可以实现。比如可以用以下步骤试着训练一下:1.在生活中有选择性的对一些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即对要思考的事情搜集大量相关内容,进行筛选甄别;2.对思考后的结果进行输出,可写可说,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只有表达出来才证明有了思考结果。3.在思考后指导实际的行动,把思考的成果应用到生活中,这个过程是对思考的一次检验;4在行动后对思考进行一些总结,来回顾思考的成果是否有效指导了行动、达到预期效果;5.在修正调整后,再次把思考后的成果指导行动。简化成公式:输入—输出—行动—反馈—行动。
相信思考力会随着刻意练习而变得更强,但思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指导行动,走向更好的生活,没有行动的思考等于零。就像喝了鸡汤,身体不能够吸收直接排除体外,喝再多都不会起到滋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