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爷在授课时,提到一点:学习的四种境界。个人认为,很有道理,也很受启发。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第一种是不学有术的。这只是极少数的天才型选手,可能多少年才出一个,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关系不大。有时感觉他们根本就是上帝派来布道的,派来点话我们这些凡人的。所以,对这样的人,我们可以尊重,可以敬佩,但也就仅限于此。
第二种是学而有术的。一天一点收获,付出一些,就能收获一些。把世道看的更清楚,把道理想的更通透,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评价体系和认知体系。不轻易相信,也不轻易盲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类人,可以称之为智者。
第三种是学而无术的。感觉也很用功,甚至有些竭尽全力的意思,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时候,甚至越学越迷茫,越来越糊涂。一些观念在脑海里打架,感觉都有道理,又针锋相对。不知道信哪个、用哪个,学的越多,越感觉不会了。这个阶段是最痛苦的,但也是进入第二种境界所必须的。
第四种是不学无术的。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没有付出,没有想法,没有行动,自然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原地踏步,自己看不到希望,别人也不会寄予你什么希望。
现在的我们又在哪一种境界呢,我想更多人,包括我在内,在第三种境界。付出了不少,但依然迷茫痛苦,茫茫然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既然明确了这四种境界,那就谈一谈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启发。
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势必有一些反复。
不管是否愿意,第三种境界,也就是学而无术的状态是我们终究绕不过去的。
而我们的茫然,往往就是因为忽略了这种状态,从第四种状态起身,告诉自己要动起来,要努力,不能再过这种不学无术的日子。
结果开始时效果还不错,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一天一点进步的感觉,反而很多知识开始交叉,一些观念开始打架,原来清楚的事情变得模糊,原来坚定的观点变得动摇,不要说别人了,就是自己有时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其实,这就是进入了第三种境界,我们不断的进行知识输入,但头脑里缺少一个消化、吸收、转化的过程。而这个世界又是多元化的,观点也是非常多元的,就像很难说一个人是绝对的好人一样,也很难说哪一个观点就一定是对的。
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情,一种现象,都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不同的条件下。而这种辨识能力,往往是我们暂时不具备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积累,来完成这种分析和转化,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让这些不同的观念在脑海里并行不悖。
告别不学无术,并不马上就是学而有术,如果你知道,你清楚必须要经过学而无术的这个阶段,可能会有更好的耐心,和更多的坚持。
二、当我们脑海里很多观念开始打架的时候,恭喜你,又离真正的通透近了一步。
很遗憾,很多人就是迷失在了第三种境界里,误以为知识到顶了,天分到顶了,只有向下走的可能。于是放弃了学习,停止了坚持。
等到一定时候,可能是哪个人的话点醒了你,也可能是某件事情触动了你,于是又开始动了起来,但还是过去的循环,就是在第三、四种境界中不断重复,看上去也付出了不少,其实进步不多。
其实,学而无术的境界看上去痛苦,看上去没有什么进步,但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一个必经的阶段。
我们通过学习,占有了更多的知识,势必对原有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所以会迷茫,会感觉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的人生道理,才能有更深刻的领悟,才会慢慢发现,过去的不完全对,现在的依然不完全对。
事情就摆在那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一旦通透,就会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不但学会了如何吸取知识,更明白了如何进行转化,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为做一个有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的人。
当我们经历了第三种境界的痛苦,只要足够坚持,足够努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第二种境界。
不是我们看的书多了,不是我们比以前更刻苦了,只是懂得了如何消化,如何让不同的观点在自己的脑力里并行不悖,如何通过梳理别人的观点,建立自己的观点。
慢慢的,你会发现,遇到一件事情,不会急着发表建议,不会急着下结论,而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思考;不盲听、不盲信,而是有独立的见解,和相对客观的判断。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盲从的人,从来不缺少观众,缺少掌声和欢呼声,而缺少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公正的判断。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每个人,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观点就会更加多元化,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个观点是永恒的,只有在观点的不断交锋、不断争论中,才会带给我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才会让我们对人性、对社会、甚至对国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想成为这样的人,有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必须做什么,有责任感,更有务实精神。然后一天天努力,一步步向前,没有什么悲天悯人的理想和抱负,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世界更美好一些。
end。谢谢阅读,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