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远
语出论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字面直译,慎其終者,追思以远。就是说,对待已经去世的先人要诚心思念,久久记得,这样做的话社会风气就趋于厚道了。中国历来主张孝道,血缘、关系亲近的莫过于父子(母子),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好,更不要奢望他会对别人好。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无心、冷漠,偶有外表和善的也只是披上羊皮的大尾巴狼;二是他无力,爱人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家庭、宗族、社会来潜移默化的。不会爱人的人莫要亲近,强则伤己。
读这句话的时候一直在想,社会变好只靠人心向善就好了吗?这样说的话只要我一心向善,吃斋念佛,是不是就能飞黄腾达走上巅峰了?实际上不是的,所以总觉得缺点东西。有幸拜读南师别裁,在此分享。
“欲慎其終者,先追其远”,开宗明义,豁然开朗!“終”是结果,“远”是远因。如果想要好的结果,一定要在事情开始的时候种善因。打个比方,90后的打工人入职是初因,我们要注意,这个初因很重要,因为它可能结善果也可能结恶果。你在工作时处处留心,积累经验和资源,这会得善果;你在上班时唯唯诺诺,限于表面的条条框框,没有远见,为了工作而工作,这会得恶果。我们说慎终追远是站在结果的时段说的,你可以想象成功者的自豪,也可以看到失败者的落魄,但是得到的是什么果,从来都是自己的选择。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飓风起于萍末,天下事从来都不是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在此借用冯道一首小诗结尾。
莫为危时便怆神, 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 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 狼虎丛中也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