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很容易把动机外部化。缺少安全感,以及以往经历造就的大量习得性无助,应是重要原因。这让我过多地在乎自己“行不行”、“够不够好”,因而让事情过多地承载了“证明自己”的意义。“价值=能力=表现”的内心怪圈因而形成,完美主义成为必然结果。就连“信息品味”都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好。心态于是失衡,人也变得急功近利。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很多事情上抗挫折性差,韧性不足,容易“突然死亡”,中途失去动力。
为何有大量的习得性无助?我猜测,这可能跟ADHD缺乏组织结构性的特点有关。这让我容易以毫无章法的方式做事,更要命的是过度发散、贪多求全、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等事情复杂到自己都不相信能够达成,“胜任”一项被剥夺,内在动机消失,事情也就随之烂尾。真的是需要控制做事的数量。这世界上罕有以少胜多,更常见的还是寡不敌众啊——注定就是悲剧。
设计容器或许也可以从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入手:自主、胜任、关联。
自主:极度重视内在动机(求知、达成、体验),高度重视事情对个人的意义(整合感和认同感)。
胜任:化繁为简,难易适中,重回最佳挑战区间。
关联:寻找同类,寻找有效陪伴,寻找安全型的伙伴,增加安全感。
2016-11-29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还未整理的笔记已经堆成山了,但是今天要分享的是又是新鲜货。 11月24日到29日这段时间在杭州待了近一周,托伟大的...
- 前不久因为外出培训,同事需要在我的电脑里寻找资料,然而当他看见我的电脑桌面的时候,整个人是崩溃的,各种各样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