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本文为日本华人杂志《美丽妈妈》杂志专访
在日本,整理师有着形形色色不同的流派,在中国,整理师却刚刚起步。作为同一个方向努力炙手可热的80后年轻整理师,袁春楠身体力行地修正了传统的“整理”概念:整理不只是针对我们身边的物品,更包括自己的内心和人生。
美丽mama:整理师在中国不是一个常见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进入这个领域?
袁春楠:在我30岁以前,一直都受父亲的意志安排命运,按部就班的工作,在别人的管理中有限成长,毫无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让我很痛苦,但是四处求助却得不到理解,苦闷之下参加了一个心理学沙龙,里面有一个催眠的视觉化体验,当时我看到自己的内心是一个黑洞。布满灰尘,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
催眠的过程里,我就冥想让它们陷落,毁灭,然后我长出一双翅膀飞到了地球的另一端。这个体验让我非常想要改变,于是我把自己从小到大的一寸证件照排在一起仔细梳理,和不同阶段的自己对话,一步步学会接受和放下,卸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与此同时,我也求助了命理师,对方建议我换换“风水”,我就开始在家里大扫除,做整理:换衣服,换颜色,扔东西,30天之后竟然发现自己自信多了!我把那些拖累自己的东西,比如电脑里6G的文档删除。把一些不适合自己的礼物和别人争送的不合适的衣服全部都扔了,人就感到越来越轻松,300多天以后,真的就发现自己变化很大了。
就这样,30岁那年,我从无形和有形两个部分完成了对自己生活的整理,这是我身体力行的对“整理”,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概念。
美丽mama:在内在醒觉之后然后你是如何一步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呢?
袁春楠:30岁之前,我成天在企业混日子,感觉自己一无所有。30岁那年开始着急,开始觉得时不我待,恨不能一天想掰成几瓣花,于是开始向各种优秀的朋友和书籍学习。我对100这个数字情有独钟,所以会习惯用100给自己设置目标,那年我就坚持看了100本书,我觉得如果要争取时间,提高效率的话,一开始不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创造,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模仿,简单复制,利用前人的成功的力量来优化自己,比如学习别人几点起床等等,可以说,我那时候是在从0开始设置自己的目标,每天起床后都会看其中十个目标,将其随身携带,我每天就和这些目标在一起,连娱乐都放弃了,因为我想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同时我也希望证明自己是一个可以成事的人。
美丽mama:很多人都经历过年轻时的迷茫时期,觉得难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欲望,你用了哪些具体的途径去探索?
袁春楠:我当时看了一本书,是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写作者写给自己家人的,鼓励大家要多去帮助别人。因为我姓袁,就主观认定这是写给自己的书,是用来帮助自己改变突破成长的指引。
因为那个时候我开始尝试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我在想什么是袁了凡所说的可以帮助到别人,后来我觉得分享就是。于是从2012年起我开始坚持在微博上发140字的读书小结,然后再转发到豆瓣的读书专栏,所以我读完的书,都是可以量化的方式在推进自己的行动,既有输入,也有输出——我已发表迷你书评或分享内容的方式来完成输出这样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于是我就成为了和某人一个专业词汇相关联系的人。当当年年底我拥有了100粉丝的时候,内在就有了安全感,当然,我的博客粉丝现在已经达到了6万多,今年的目标是超越10万。
美丽mama:在这个过程里你都阅读了哪些书,你会向读者推荐哪些书?
袁春楠:我记得一开始我的阅读范围很广,我希望尝试和阅读这件事,建立一个比较舒服的关系。接下来开始阅读一些关于工作技能的书,并且会坚持记读书笔记,到第三四4年左右就开始阅读和理财投资有关的书,现在则侧重看一些和品牌及运营管理相关的书,等到我的事业比较稳定之后,我开始搭建自己理财体系,现在就喜欢阅读和创业,培训,社群运营和整理相关的书。
我觉得大家在不同的探索阶段可以阅读不同的书籍。如果你在迷茫期,可以阅读《和时间做朋友》,《拆开思维的墙》,如果你身处探索期,可以阅读《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如果你已经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处于人生的成熟期,可以考虑读一读。《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李欣频的变局创意学》,这些都可能为你的人生找到新的突破和可能。
美丽mama:通常的说来,我们从一个职业领域跨越到另一个职业领域,需要一种”可迁移”的能力.你是如何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迅速完成全新领域的职业技能的积累的?
袁春楠:当我渴望改变的时候,我也在关注什么样的职业比较自由,然后我觉得培训师应该算其中之一,但是却并不知道自己可以给别人培训什么内容,我也尝试从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等方面寻找方向,甚至还做过盖洛普优势分析,希望把自己相对比较擅长的部分找出来,但是发现自己身上可以变现的东西非常少。而做培训师对演说能力要求很高,我在这方面也不出众,后来我发现演讲能力是可以被训练的,于是连续三个月跟随《演讲与口才》杂志学习演说技巧,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成为分享者的线下组织,每次分享不同的主题。
有一次我讲到如何整理自己东西的经验,有人觉得很特别,主办方就找到我,做了三个小时关于整理的分享。说实话,在这个时代,一个男人站在讲台上一定比一个女人更有影响力,所以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每天都在选择自己可升级的地方,优化升级,每天付出十倍的努力。比如在朋友圈或微博一天发一条内容就可以了,但是我会写十条分享,来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因为喜欢100,我给自己找到的方法就是任何事情失去达成100次行动100次再来谈发现,例如做一100次公众演讲我一五所有,我只有不断的行动,行动再行动,让别人看到我。于是,我在做自己的第八次公众分享的时候,就获得了付费分享的机会。
美丽mama:现在是2017年的年初,很多人都会尝试罗列新年计划,你对此有什么意见?
袁春楠:我觉得新年目标不容易被执行的原因是我们对此并不清晰,所以我建议新年目标一定要视觉化,可以制作自己的年度愿景板,利用电子图片和简报等方式来呈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例如”某某某2017”等等,可以挂在墙上等不断让自己看到来刺激自己.我觉得这是我们为自己制作的广告可以植入自己的头脑,让365个你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
我是从30岁那年意识到人每年都要为自己设置目标的,并且要把这些目标分解到季度和月度。我也从30岁开始记日记,每天反思看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不断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记得。当时我列了一个九九八十一难的清单,因为我发现一件事会发生至少十次同样的挫折,我觉得非常浪费时间,所以觉得反思很有必要。
美丽mama: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拖延症,你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改善拖延症?
袁春楠:我会利用SMARK原则来做目标和计划,为自己设置可量化的目标,并且在事后要进行反馈,可以进行公众承诺并利用公共监督的力量来督促自己行动。在决定要改变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每天体验一件新的事情,不断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带来体验和发现——因为我的关注点在于行动,所以在我的身上绝无拖延。
倒是这一两年我会出现拖延,是因为现在项目做大了,难度系数也递增了,在超出自己的能力,时间和体力范围的时候,就会拖延。
我还会在电脑里每年设置一个文件夹,把自己所得到的奖状和同一年的照片都一股脑放进去,我会建立过去的文件夹,把小时候学过的一些特长和技能例如书法等捡回来,我也会把自己未来的文件夹建好,写下希望自己四十岁或五十岁会成什么样,这样,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有了一个链接,我对着他们看一会儿就去行动,而不断行动就会带来变化。
每天会强制自己休息一小时,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就采用沉浸工作法,集中精力工作15分钟再休息15分钟,断断续续去推动进程——我的目标是只要能推动自己的行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