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周安排,我来分享原创输出的体会。前面朝丽和刘璕做了特别精彩的分享。我也收获特别多,特别感谢这种沟通和交流,让我们共同学习和提高。对于我而言,分享更多的是梳理自己的过程,通过梳理再提升。这里我想借用易效能的道、术、器、用四个方面来分享,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很多大作家、很多人都有对写作的体会和看法。我这里不敢用写作,用了原创输出的概念。我想说的是原创输出,是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是情感的宣泄和流露。它和我们吃饭、说话一样,可以变成一种习惯。但是目前多数人谈到原创输出时,还有很多恐惧和问题,我把它们归结为:没时间写、不敢写和不会写。没时间写。“整天正事还干不完,哪有时间写东西?”忙忙忙,是每个现代人的口头禅。生活在帝都这样的超大城市,通勤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房子的压力更让你不堪重负。很多人认为写作是作家的事。很多人追求完美,担心自己没有文采,没有深刻的思维,因此不敢写。还有人不知道写什么,所以不会写。这里不再多说了。
那么针对这些,我总结自己学习易效能和日更的一些体会,总结了原创输出的四个方面即道术器用。
1.道
所谓道,就是要实现的愿景,是原创输出的动力,我把它分为内驱力和外驱力。外驱力包括我们在易效能天使班的学习,每天听完喜马拉雅100讲,必须要分享打卡,这是群体化学习的一个要求。还有就是每天的原创输出可以为自己为小组贡献3分,单纯从分数上讲很可观的。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动力。
哲学课也讲过,事情的发展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而内因起到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叶武滨老师也讲过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是不行的。我们要找到内心的愿景,即内驱力。就像我们参加易效能的学习,都有自己的初心,比如更好地安排生活,促进亲子关系,减肥等等。写作业要找到自己的内驱力。我因为在政府部门工作,每天有很多时候需要当众发言和讲话,有时要去做思想工作,所以迅速形成发言要点,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对我本身工作的内在要求,我的内驱力。从每个人来讲,回到对原创输出的认识上,对于知识、生活和情感的三方面,就是我们输出的内驱力。“没有记录的人生不值得过”,“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习”。
2.术
所谓术,就是使用的方法。针对没时间写、不敢写和不会写,我又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没时间写
(1)早起。早起的时间清净无人打扰,你拥有最活跃的思维、最清晰的思路和最自由的时光。早起的时间里,我可以用来梳理一天的工作,吃掉最大的那只青蛙。如果写作恰好是青蛙之一。那么用这个时间来完成吧。
(2)学会专注。大家都会对很多事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是多数都是想。“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把要做的事件记录下来,清空大脑,有助于你“活在当下”,形成专注,从而提高效率。不管是写作还是工作、生活,都让你又快又好。
(3)利用好碎片时间。把不同情境的事项排列出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慢慢就会形成积累。
如何解决不敢写的问题?
(1)放弃完美主义,放开得失心。很多人有完美主义倾向,迟迟不下笔,是希望能写的更好,更完美。担心自己写的内容被别人批评。我们输出不为成名成家,而是记录事实,记录成长,提升自我。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而是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较。
(2)学会烂开始,好结果。我们本次学习班的要求是500字以上原创输出,500字三号字用A4纸的话就是1页。另外按照我们的惯常语速,也就是两分半钟时间,这么分解下来似乎不是那么困难了。只要静心写起来,你会发现根本不会纠结于字数了。
(3)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不能为写作而写作,为输出而输出。我看季羡林和杨绛的《我们三》,很受启发。他们的散文就是自己的生活和想法的记录。所以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更容易上手。
不会写
解决不会写的问题,我喜欢台湾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文章,一方面是“处处有文章”,对生活和生活的细节多观察,多留意,比如他举例说过美工刀和订书器的例子。从美工刀的刻痕说到对时间的计划,分阶段做事,会更加有效率。从订书器的垂直作用的两个点,说到认清目标,集中用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二是要多输入才能多产出,先模仿再创造。多看了解其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叙事的方法、语言的运用等等,在输出时可以引用名人警句,也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写书评和推荐都是很不错的方向。三是具体到写作的方法,可以关注5W1H,这是新闻的六要素,其实就是人事地时物和感受。这些内容梳理出来就构成了我们输出的内容。
3.器
器是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工具。这里的工具我分为三类,阅读输入,利用好纸质图书和杂志,kindle也是叶老师推荐的,还有就是音频类内容如喜马拉雅、微信听书等,合理有效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剽悍晨读,每天早上推荐一本书,介绍主要内容。人际输入,包括不要一个人吃午饭,利用午饭时间和同事们沟通感情,看他们的聊天内容也是很重要的输入源。利用好微信和微博,但是别因此不停爬楼,影响时间的合理利用。再有就是利用好会议和培训的前后时间,与同事朋友的交流。输出方面主要是几个APP的利用,比如简书、印象笔记和讯飞输入法。如果可以我想请大家回头分享印象笔记。我目前都是用电脑键盘录入在倒入简书,因为毕竟手机输入太累,影响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在是太有道理了。讯飞很不错的,语音转文字,很好用。
4.用
用就是行动,把上述内容不断变成习惯,固化僵化的过程。我主要分享两个方面,
一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自由书写,利用一个番茄钟的时间精心写,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关注错字和句法,就直接是想法的记录。你会发现写很多。再有就是坚持当众讲话,成体系的当众讲话,不超过三点,便于大家记住,有利于思辨能力的提升,写起申论类的文章应该不成问题了。
第二种是及时反馈。及时反馈也可以通过两方面,一是群体化。参加或组织一个写作班,或者发到我们天使群里打卡监督等等,让志同道合的同志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再有就是及时给简书的专题投稿,获得赞赏、喜欢和评论的时候,被专题收录时,很有成就感,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最后借用叶老师的话,爱非坚持,道术器用,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让我们一起不断进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