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政府除了面临环境治理、场馆建设等等重大问题之外,还要想法设法打消一些外国媒体、外国民众心中的疑问。有些问题不知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来的,听后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许从这篇有关奥运志愿者的选拔标准报导中,能看出个一二来。
2007年6月开始进行的奥运会礼仪小姐选拔,吸引了海内外媒体、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充斥着许多对选举形式、选举内容和要求的质疑甚至批评。其中一篇报道中写道:“明年的北京奥运需要数百名年轻妇女担任颁奖司仪,但奥运策划者们表示,只有那些个子高、美丽、身材好的女子才合适。”还有媒体在报道上海选拔奥运礼仪小姐的标准时,认为其几近规格化、标准化,说“这样选出的美女不都全成一个样了!”提出所谓“美丽标准歧视”观点的媒体似乎眼球只盯着北京,其实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各类体育盛事,素来都十分注重服务者的形象。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希腊礼仪小姐们以其古典优雅的形象,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球员技巧已经十分炫目精彩的NBA赛场,充满魅力又极具活力的美女啦啦队也不可或缺,名气丝毫不弱于那些明星球员。
而稍稍研究一下奥运礼仪小姐选举标准就不难看出,条件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苛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讲大局、守纪律、吃苦耐劳——奥运礼仪小姐的正式称呼是奥运礼仪专业志愿者,她们将无偿为奥运服务;女性,出生日期在1983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之间,身高1.68到1.78米之间,容貌姣好、五官端正,身材高挑,挺拔匀称,举止端庄,具有亲和力。质疑大多围绕这两条,但这个标准并不过分,奥运会代表着活力和健康,符合这样标准的礼仪小姐能体现奥运会所要展示的精神。而在选拔过程中,有很多条件优异的年轻女孩参加竞选,当然要优中选优,忍痛割爱,这和人权、人道丝毫没有关系。另外,关于选择标准有“标准化”的嫌疑,其实很好理解。大致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点的礼仪小姐,就像雅典奥运会上的古典优雅美女一样,展现的是举办国的传统特色。事实上,世界上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谓“全成一个样”只不过是对“规则”、“标准”词义的误读罢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各国观众在观看激烈的体育赛事之余,恐怕没有谁会拒绝视觉上的美好享受。批评者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这些参加奥运礼仪小姐选拔的美女们绝不仅空有美貌,在吸引全球眼光的背后,是她们艰苦的付出和锻炼。
另外的标准那就更无可指摘了。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接受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是因为奥运服务强度很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具有一定的英文听说能力,发音准确,也是能为一场国际性赛事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京奥运的赛场上,我们将看到紧张激烈的比赛、异彩纷呈的表演和美丽大方的东方面孔。更美的礼仪小姐,实际上既是对自己的展示,也是对观众以及运动员最大的尊重。在奥运这个合适的时机,北京向世界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似乎无可非议。
如果说这条有关志愿者选拔标准的新闻对奥运会来说还无伤大雅的话,那么如何回应有关拆迁和流动人口的报导,确实会让新闻部门费一番脑筋。
其实紫申办奥运以来,对北京中心城区那些老房子的拆迁不是增加了,而是相比以前减少了。如果只看数字,而不看到对比,就批评北京的拆迁,是站不住脚的。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要整体保护旧城,加强新城建设,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同年4月,北京市城府对旧城内131片危改项目做出调整,决定35片撤销立项,66片直接组织实施,30片论证后实施。2007年10月,北京市提出投入20亿元修缮四合院,不再成片推倒胡同、四合院。据一位与此相关的官员说,“奥运工程在北京是比较特殊的,一般赔偿和安置条件都非常好,拆迁速度很快,但矛盾却很少”。至于真实情况如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了。
另外,一些国外媒体还盯上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2008年1月9日,某国外网站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加强劳工管理政策”的文章。截至200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633万,流动人口540万。如何管理这样的超大城市,北京市也一直在做探索。关于两年前那则“劝返百万农民工”的外媒新闻,北京奥委会早就发布了辟谣新闻。当年9月27日,北京市政府再次发布新闻辟谣:“‘奥运期间劝返民工’毫无根据”、“‘劝返百万民工’说法站不住脚”。
对于外媒的这些报导,如果置之不理,就会让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信以为真,从而阻碍他们来中国出行,不能近距离接触中国,也就无法感受真实情况。如何把这些问号取直,确实很考验新闻公关部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