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但还是要谈。
差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甚至同一方水土,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是不同的。关于豆腐脑应该是咸的还是甜的,粽子应该是肉的还是豆沙蜜枣的,夏日晚上是应该开窗还是关窗的“南北大战”从未停止过,可是战来战去又如何呢,总归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习惯使然。
以前对于那些和自己习惯的行为不同的人,我也会表现出“不屑”,怎么可能是这样?但是后来也慢慢明白,一种形式的养成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的,在你眼里是奇怪,而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必然。由于自身的习惯限制,有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形式,但是你不能够否认起其存在的必然性。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一对新婚夫妇刚刚开始一起生活就吵闹不断,原因是两个家庭的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妻子的原生家庭中的家的观念很重,觉得一家人就应该坐在一起吃饭,互相关心。而丈夫的原生家庭则是以工作为重,偶尔小聚就可以了。就是这样的观念差异,导致他们都觉得对方的生活方式不可理喻,从而牵扯出很多因为小事而产生的争执,积少成多,最终不得不以离婚收场。
其实这样的情况似乎非常的多,每个人心里都会想“我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所以,这样就是对的呀。”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状态,而不去考虑对方的情况的话,的确会非常危险。
之前看一档综艺节目,里面说苏芒和老公结婚将近二十年从未吵过架。另一个人问她是怎样做到的。苏芒说,我想白头偕老呀,每个人其实都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这些差异去争吵,根本是没有必要的,只能是彼此伤害,除此之外改变不了什么。她的这句话我同意后半部分。不吵架也许是因为定义不同,因为我觉得不吵架是不可能的,而吵架应该也是是感情沟通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智慧的人会思考,会去掌握那个度。而她后半部分所说的的确是我同意的。很对时候的矛盾都来自于个体的差异。不要说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的人,就算是在相同环境中长大的人,也还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改变的。而我们的大多数的行为方式,习惯,都是这些差异所决定的。如果我们因为这些去争吵,最终根本不会改变这些差异,破坏的只是感情而已。
最近,我经常会把一些在豆瓣上看到的热门话题拿出来和赵先生讨论,问他的观点。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多观点和我差异很大。在我多愁善感,为众多“剧情”所扰时,他往往一针见血,指出要害,然后结束话题。后来想想,这应该就是男女之间脑回路的差异,我的脑回路是一团交织在一起的各种感情线,而他的则是简简单单一条直线。用他的话说就是,简单明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后来想想,应该就是男女之间的差异,我需要接受这些差异。
我们大概听过太多这种类型的故事,大多数都不是上纲上线,非黑即白的。但是如果一直和这些差异抗衡着,大概自己累,别人也不会轻松的。不如就静下来想一想,这些差异真的是不可能接受的吗?或者其实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