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先秦古人约会也爱去小树林《桑中》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话译文

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创作背景

《鄘风·桑中》是一首情诗,历来没有争议。分歧只在于是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朱熹等持前说者大多是受《毛诗》影响,并举姜、弋、庸乃当时贵族姓氏为证。而持后说者往往纯从诗意把握,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

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

孙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

“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

,“《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钱钟书《管锥编》:“桑中、上宫,幽会之所也;孟姜、孟弋、孟庸,幽期之人也;‘期’‘要’‘送’,幽欢之颠末也。直记其事,不著议论意见,视为外遇之簿录也可,视为丑行之招供又无不可。”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进度条48 -160 我要把每首诗读成一个故事。 这是这是鄘风第四篇,全诗共三章。《诗经》的诗篇都是无题诗,后世整...
    刘小麦同学阅读 2,411评论 0 1
  • 再换一支毛笔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国风·鄘风·桑中 《国风·鄘风·桑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beikerray119阅读 606评论 5 6
  • 这篇我记得清清楚楚是发了的,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了,回收站里也没有,没有办法,只好重新补发了,序号还是用先前的序号。...
    至简从心阅读 1,221评论 30 49
  • 桑中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To者也阅读 378评论 0 1
  • 桑中 先秦:佚名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麦矣?沬...
    书僮阅读阅读 8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