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澜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当着老师说自己的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当着小伙伴们说自己的孩子“你瞧人家×××,你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更有甚者,有一次我在法兰克福机场转机过安检时,一位中国妇女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斥责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事情的起因无非是他如何淘气了,不听话,但是她所用的字眼极其难听,嗓门又大,引得所有人都朝她看去,男孩更是羞得满脸通红。直到机场保安过来制止,这位母亲还在骂骂咧咧。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她可能会辩解:“打是疼,骂是爱。”拜托,先别说爱了,请你先学习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 12 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
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
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
儿子上五年级以后,就明确表示不希望我去开家长会,因为别的家长和同学会指着他议论:“哦,这就是杨澜的儿子。”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我觉得这是他的独立性,特别值得尊重。
可是老师总是邀请我去学校做演讲或出席毕业典礼,怎么办呢?我会事先征得儿子的同意,跟他商量演讲的内容,决不说让他尴尬的话。而当他与其他同学排着队进入礼堂的时候,他根本不朝我这边张望,好像我们很不熟的样子!孩子,你也不容易啊!
我跟子女的默契就是:进他们的房间先敲门,不经他们的允许不翻动他们的物品或查看他们的手机;带着他们一起参加家长会,事先询问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当着老师的面不说孩子的不是,只讨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我觉得这样的尊重反而让孩子更自律,同时也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世界里,大部分功课也要在网上完成,要想成天坐在他们身边“监视”着不太可能;同时完全不允许他们玩电脑游戏也不合情理。试想,课间同学们都在聊某款流行的游戏,如果连句话也插不上,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合群!我绞尽脑汁,决定跟孩子进行“谈判”。我先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玩游戏的种种好处,只见他们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我!然后,我再请他们帮我分析一下沉溺于游戏的坏处,他们果然分享了身边有的同学因为游戏耽误功课的例子。这就好办了!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合理的边界在哪里吧……
最后约定,周一至周五不玩游戏,周末每天可以玩一小时。就这样达成君子协定,拉钩为凭。
有时候,我也发现他们有小小的“违规行为”,就私下点拨一下:
“那个,最近是不是有点超时啊?”孩子都有自尊心,被妈妈这么一说,不好意思了,有时还耍耍赖,但基本都能“按章办事”。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并能遵守承诺,也是他们与别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哦。
孩子情窦初开的时候,是十分敏感脆弱的。我们常常忘记,青少年时代我们自己是怎样多愁善感,一会儿自信满满,一会儿又自惭形秽;一边期待着异性欣赏的眼光,一边又不知所措……父母,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如果不能对他们纯真的感情给予尊重和爱护,那还能指望谁呢?
孩子们在上初三时,老师就开始讲解性的知识和安全措施。回家后,我会听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并且告诉他们,青春期的不安和羞怯都是正常的,身体的变化是健康的,爱是美好的。正因为这份美好,所以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同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平等的交谈,让孩子们对我有了更多信任,有了心事,也愿意与我分享。到了高中,学校每年都会办一次舞会,我会鼓励儿子主动去邀请自己喜欢的女生,提醒他什么是女生心中的绅士风度。对于刚上高中的女儿,我会和她聊聊她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如果有男生来表白,该如何回答……
我的父母已经结婚 50 年了。为他们庆祝金婚时,他们供出两人相识已有60年了!我的女儿睁大眼睛说:“外婆,这说明你那时才16岁!外公是怎么约你的?”“你外公啊,省下好几顿早饭钱,买了两张电影票请我看电影。”瞧,多有诚意啊。后来他们两位先后考入北京的名校,看来恋情也没有妨碍学业嘛。如果他们的恋爱被老师、家长扼杀了,那就没有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啦。
就这样,两个孩子的青春期似乎都过得还算平稳,更好的结果是,我们母子、母女之间有了更紧密和更信任的关系。我似乎一直在为他们有一天能更好地独立生活做准备,但是不得不说,等到儿子 18 岁,就要离开我去国外读大学时,我才发现,没有准备好的是我自己。
感谢与你在这里相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