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又维持了130年的江山,很难想象,若中国无茶,历史是否会因此被改写。茶税肇始于此,且茶税在各税种中是最不可替代的一项,一经推出便在历朝税务政策中效法千年。
从此,每当国家财政出现困难,茶税总会“助于危难”、化解危机。“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茶税成为大唐王权的“点金术”。
茶、盐、酒这类制作方法相对简单、生产周期较为短暂、原材料来源分布广泛、利润丰厚的快速消费品,在大唐中后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变成了当朝课税的“顶梁柱”。
/小彭/“你不说我都不知道,唐代才开始有茶税的,并且早期还是因为战乱,国内百废待兴,需要银两来回复产业,也没有想到茶税也会在茶叶的普及推广中有着这么推波助澜的作用。
看明清时期的影视剧,《朱元璋》、《大明王朝1449》、《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王朝1566》、《万历首辅张居正》、《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乾隆王朝》《延禧攻略》盐铁茶可是国家的纳税大户。
当然发生在盐铁茶行业的贪污务必更是屡见不鲜,现在钢铁离我的日常生活太远,盐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也没有被国家垄断,应该也就不会有什么贪污腐败了吧。”
“是的,现代社会,盐茶都是日用品,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至于其他的就不是我们在这里谈论的重点了,还是继续聊一聊古时候的饮茶吧。公元835年,全唐饮茶成风,各界嗜茶成瘾,民众已然普遍养成了饮茶习惯,茶成为国民大众的每日必需。
此时,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不满于局限的茶税收益,欲将这个“钱袋子”变成国家财政的“无限额提款机”。于是,在这一年提出了“榷茶”政策,以全面垄断茶叶资源。茶叶买卖由原本的民营经济转为国家专卖。
榷,本意是活动的独木桥,独木的一头有支点,设在城门口连接绳索,绳索的另一端由城门上的士兵掌握。换而言之,独木桥由官方掌握,桥上所过之物,为官掌控,由政府专有。
榷茶,即民间种植的茶叶必须由国家统一收购,再批发给商人转售。“榷茶”政策推行当年,政府便命茶农将自家茶树移植于官办茶场,实行统制统销,同时下令销毁民间的所有存茶,彻底垄断茶叶的生产贸易。
这样做可以说是榨取了茶叶所能创造的全部经济利益。面临相同命运的还有盐,同一时期,榷盐法的推行将盐价推高十倍。茶盐交易在国家管控的机制下运营着,被这个开足马力的“榨汁机”榨干了最后一滴利润。
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是“榷茶”政策推行的第一个五年。据记载,当时一个产茶县的茶税便可抵得上当朝财政一年所征收的矿冶税。
到了之后的唐宣宗时期(公元846—859年),“天下税茶,增倍贞元”,茶税年收入达80万贯,已成为与盐、铁等并列的主要税种,此时距离最早的茶税征收政策出台还不到百年的时间。
时隔千年后的公元1773年,另一场关于茶税的抗争在北美的土地上打响,面对英国人高额不平等茶税,一个民族愤然崛起与之斗争,最终诞生了今日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利坚合众国。
茶,如今已是世界半数以上人口每日不可或缺的饮品。而历史上的茶税,则是历代君王手中的“点金术”,茶税牵动着百姓的利益,关乎财政的安危,甚至左右着大国的命运。
/小彭/“和你交流真是学到不少以前没注意的事。我之前饮茶,也只是通过书籍和影视剧知道盐、铁、茶是古代朝廷的纳税大户。
为了聚敛财富,朝廷都是实行专营制度,不仅税率极高,还需专人售卖,不仅要靠关系,还得花大量银两购买票引,而且,上等茶叶都是进贡给朝廷,不允许民间私自流通的。
像是云南的普洱茶、曼松茶和十里贡茶等,江南的顾渚紫笋茶、蒙顶贡茶、还是到现在都很知名的贡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