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黑料丨李世民传位李治的费心之处
公元649年,一天,李世民病情加重,自知大限将至,赶紧召见太子李治。李治来后,李世民拉着他的手说:“唯有一事,我放心不下!”
什么事呢?一个人!一个可以要了李治小命,夺了大唐江山的人!
时年李治21岁,他本就懦弱,一看李世民要撒手而去,顿时慌了手脚,一边哭一边说:“父皇,没有了你,我可怎么办呀。”
李世民叹息一声,他太了解这个儿子了。本来,长子李承乾是太子,可是承乾图谋造反,只好忍痛将他废黜。后来,一度想立魏王李泰,可是李泰心肠太狠,让李世民不寒而栗。
李世民曾说:“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也就是说,如果立了李泰,他的大哥李承乾,弟弟晋王李治,一个都活不了!
承乾废了,李泰残暴,扒拉了一圈,嫡子里只有晋王李治了。为了防止兄弟相残,李世民只得立了性格懦弱的李治为太子。
见爱子跟阿斗一样,李世民说:“朝中有你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我已经做了安排。”《资治通鉴》这样记载:“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说到此,李世民拉着李治的手,又说:“可是有一个人,让我放心不下。此人,论能可兴邦,论智可害国,我吃不准是杀是留。”
李治更没主意了,忙问:“是谁?”
李世民狠狠吐出两个字:“李勣!”然后说:“这个人才能智术举世无双,你继承大位后,对他没有什么恩德,怕是镇不住他呀。”
这里,《资治通鉴》记述很精辟,“李世勣(李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李世民为了这么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儿子,心都要操碎了。
李勣是谁,又叫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功赐姓李,避李世民讳,称李勣。《隋唐英雄传》中足智多谋的徐茂公就是他!
李治本就软弱无能,这下更六神无主了,口中喃喃作语:“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李世民说:“别怕。我现在把他贬谪离京,如果他接旨即行,我死之后,你再把他提拔起来,任其为仆射。如果他瞻延不走,马上杀了他。”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述的:“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李治听糊涂了,这是啥意思?
李世民叹口气说:“我的傻儿子啊。我打压他,他必将怨愤,将来你重用他,他定会感激,如此你就对他有了恩德,他才会效忠你。如果此时他拖延不走,说明想趁势作乱。此人韬略太深,不除掉怕是祸患无穷。”
李治恍然大悟。
第二天,圣旨下,李勣枉纵不法,深负朕望,贬为叠州都督,接旨即行,不得迁延。
李勣多聪明,皇上这是在安排后事,自己稍有犹豫,立刻就会人头落地。所以,接到圣旨后,连家也没回,直接就去叠州赴任了。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很快把李勣调回京,任为尚书左仆射。李勣自然感恩戴德,关键时刻,始终站在唐高宗李治一边。
后来,高宗想立武媚娘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托孤重臣,李治斗不过他们,干生气,没脾气。
有一天,唐高宗李治问李勣:“李叔,朕想立武昭仪(武媚娘)为后,奈何褚遂良固执不从,难道就没办法了吗?”意思是,你给出个主意呗。
李勣嘴一撇,说了一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这是你的家事,不是国事,征求他们的意见,纯属多余!
李治虽然软弱,但是IQ(智商)并不低,他立刻明白了,李勣支持自己,这是一支可以倚仗的制约褚遂良之流的重要力量。
有了李勣支持,许敬宗等人开始造势,说:“农民多收十斗麦子,还想换个老婆呢,皇上另立皇后有何不可,你们唧唧歪歪的哪那么多废话!”
李治再无犹豫,我换个老婆而已,这也不行那也不可,欺负我年轻是吧。哼!褚遂良倚老卖老,着实可恨,官当腻了是吧,贬!于是,将反对最为激烈的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没有了绊脚石,武则天成功上位。
这个故事,《资治通鉴》记载很生动。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御人之道非常高明,否则,怎么可能那么多人追随他,并成功实施玄武门之变呢。自己当恶人,让儿子做好人,先打后拉,无缝对接,亏的李勣聪明,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啊。
我喜欢读《资治通鉴》,这部书简直就是一部社会史,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通读之,可以学到识人之策,进阶之术,沟通之法,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