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专注橙长计划#茶课笔记之茶诗#Day3

做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在学茶的时候,当然要了解一下关于茶的诗词,可查查资料:我国的广义茶叶诗词,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在感叹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的同时,也一头雾水,压力山大啊。

找了几首为广大群众略知又不熟知的,以及茶人们经常说起的,一起来学习下: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唐 元稹 《茶》

有没觉得奇怪,呃,长得和平时的诗不一样啊。其实这是一首宝塔诗,由于这种诗体格律规范较严﹐过份讲究形式,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在浩瀚的唐诗中佳作也是凤毛鳞角。而天才诗人元稹在好友白居易升任东都洛阳的欢送会上写的这首诗,无论内容还是意义,都堪称佳作。诗从茶叶外形写起,然后到茶道的意境和自己的心态,又隐含着对白居易此去东郡的希望,简直是运笔如神﹑妙趣横生。

再看一首: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曹辅给他的老朋友苏东坡寄了些壑源山上的新茶,并附了一首自己的七律。东坡品尝佳茗后诗兴顿生,作了上面这首予以答谢。在东坡先生诗句如日当空的照耀下,曹辅那首律诗内容早被掩盖,但名字却留芳千古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被誉为是“古往今来咏茶第一名句”,小白不可不知。

接下来: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特别高潮部分,从一碗喉吻润开始,直如白话,一气呵成,难怪闪烁古今。小白知道有这样的诗一首,并且背出最后一段,那效果,杠杠的。当然,如果能说出由于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腋﹐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又名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都是化自这首诗,那简直立刻可以自带学者光环,隐去小白身份了。

再来: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这是陆羽的好朋友,著名诗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当然这首诗的意义不仅于此,它最大的意义,是“茶道”概念由来缘于此诗。

为免贪多嚼不烂,就先这几首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多研究一下别的。

茶诗那么多,大家喝口茶,慢慢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