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文章《时间碎片化、想读好书的人福利》我先用自己的公众号做个测试,《社交红利》这本书有6章,每篇文章发一个浓缩后的章节,有人要读吗?在手机上的阅读体验怎么样?留言给我噢,谢谢亲爱的们,么么哒~
这是我写的《<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的读后感,在阅读前可以先看看
《社交红利》
(中)徐志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ISBN 978-7-5502-2974-7;压缩比2W/23W
内容简介: 社交红利时代开启,通过如下公式: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中带走用户与收入。
第1章社交红利时代开启
=信任背书=
在社交世界,时间延续、细心互动、专业、品牌等关键信息都指向信任的建立。大部分社交网络都是基于信任机制而建。用户是否信赖他所见,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左右了社交网络中无数结果走向。人们会因为对好友或专业人士的信任,而信赖他的推荐。通过专业、细致的互动,能够在陌生人群中逐渐积累信任、增加背书的速度。信任的建立伴随着社交网络的种种环节,包括专业的内容(信息)、朋友们的介绍(关系链)、认真地转发评论乃至提供服务(互动),在协助企业快速转化自己期望的效果之余,逐渐吸引更多的潜在目标。
=媒介重组和权力再分配=
现在所处的社交时代里,任何一个单向媒体都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哪怕它过去是权威的代名词。去中心化的架构导致了任何一个帐号和用户都是一个传播节点,编辑已经无法对其控制。最先开始变化的是内容本身,视频网站Youbube崛起前后,就让许多身处新闻现场的普通人成为“撰写/拍摄”报道的核心。博客在发展过程中也扮演过类似的角色。社交网络的大规模普及,让这一切变得更佳容易。随后是阅读习惯的变迁,在社交网络,人们更加依赖好友们推荐的文章和链接。这种变迁源于好友关系链及依附在其上的信任。每个有影响力的用户都将变成自媒体。
电视台、报纸、杂志都开始变得碎片化,人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某一节目,某一篇文章,而非一个整体。“粉尘”一样的沟通并没有改变人们渴求好信息、好报道,乃至好服务的需求,专业而有厚度、有价值的信息仍然是稀缺的、珍贵的。
=分享力=
分享,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能力。以疯狂猜图为例,2013年6月上线后,来自这款游戏的信息充沛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之中,造就了一款新的国民级游戏。此后8个月内,疯狂猜图获得了超过1亿激活下载量,仅苹果用户就超过4000万,庞大用户量级的获得,源自其每天超过30万用户的主动分享。每条信息都是一个重要的入口和管道,而关系开始影响和改变着许多结果。实际上,分享是一个极度稀缺又珍贵的动作。如一款侧重UGC原创的无线应用,假设它有1000万激活用户量,每天分享出来的信息量很可能不会超过1万条。检验产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用户愿不愿意谈论自己。
一家合作伙伴接入腾讯微博后获得用户点击访问曲线,蕴含了两个现象:一是很长时间的平滑向右、缓慢向上的曲线。二是单独看曲线上每一个尖峰数据本身,该合作伙伴通过运营活动或广告推广,拉动了数个尖峰,但尖峰过后迅速回落,业界习惯称“七天效应”,意思是七天之内,这条“尖峰”曲线所带来的效果就会消失。
分享力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有多大意愿分享,发布一条信息到自己所在到社交网络中。扩散力是指一条信息进入社交网络,进入该用户的朋友圈后,自动产生的转发、评论等扩散行为的能力。当信息实现流动和扩散后,则是合作伙伴们都追求订单转化,注册转化,下载转化等,可以将之称为“转化力”。
分享力和扩散力点提取能力都指向三个关键:信息如何描述会打动人群?用户愿意将这条内容推荐到多少好友面前?引发了什么量级的转发讨论?我们分别称之为“信息”、“关系链”和“互动”。
社交红利获取公式:收益(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信息像肉,关系链似骨,互动则像血液一般造成流动。这个公式也可以凝炼成一句话:“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或者“让人们讨论你”。对于实操中的企业而言,谋求建立一套持续、稳定、有效的分享体系/文化,有助于优化分享力,从这一点看,社交网络反而在推动企业回归产品本身,回归商业和服务本身,不应该将对核心指标的关注单纯变成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