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能不能把这次的考试的不定项选择题分拆成单项选择题和多选题?”
“老师,我们上学期的课程是中文的,这学期的课程是英文的,语言不一样我们考试会有压力的。”
“老师,这个实践任务太难了,我们可不可以降低一下及格的标准?”
“老师,我们这次所做的作业在考试范围之内吗?”
每到考试临近的几次课程,班级里的学霸总是为了考试向老师讨价还价,而班级的其他学生也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师的“大发慈悲”。
当老师给出了令学生满意的答复,大家在那节课就听得特别认真,逛淘宝的先把钟爱的宝贝收藏,看节目的先把偶像吃饭的画面暂停,在峡谷里游荡的也选择了挂机。
但是如果老师没有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复呢?
“这个老师也太严格了吧,怎么不能把及格标准放宽一点啊!”
“我一定在学期末的教学评估里,给这个老师打最低分!”
虽然看起来很幼稚,但是这些话语我每个学期都会从不同人的口中听到。
大一的时候,我也不能理解这些老师为什么要“为难”我们。
明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把学生的成绩从及格的边缘拉回及格线以上,却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来让我们去复习那些看不懂的代码,理不清的公式,和将来不会用到的管理知识。让学生讨厌之余,还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直到最近的实习季,我才意识到,那些老师设置的最低标准,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我们而言,其实是一块求职“敲门砖”。
“你如何把你所学的专业跟你的工作相结合,或者说在你工作中你将怎么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
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面试官的这个问题,让我一时语塞。尽管面试过程中我能察觉到面试光的些许不耐烦,但是最后关头,我还是想要争取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力挽狂澜。
大学三年所学过的专业学科在一瞬间涌上头脑。我在脑海里不断搜索着能与这个工作产生联系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能够如何促进我的工作。
“自我定位、客户人群定位、维系客户关系、忠诚度计划……”想到了这几个老师在授课的时候经常提及的专业词汇,再结合这份工作的一些要求,我组织了一下语言,假装冷静地把我的答案报了出来。而这些答案,似乎让面试官看我的眼里有了些许光。
尽管面试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如果我没有在紧要关头运用到这些专业词汇,我想我会更加懊恼。
如果你的经历非常丰富,可以凭借这些经验让面试官了解你的能力,那你有资本可以跟老师讨价还价。如果你的从业技能非常出色,可以凭借这些技能让面试官认为你对企业有价值,那你有资本可以跟老师讨价还价。
可是那些没有经历的同学呢?你们可以有什么资本可以跟老师讨价还价?
尽管如今的大学课堂质量堪忧,有拿着老旧的PPT来授课的讲师,也有指挥研究生来代课的教授。
“本来教育质量就不好,凭什么要我每堂课都浪费时间”
“与其浪费时间坐在这里,倒不如逃课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话在一个充分掌握自己日后“吃饭”技能的学生口中说出来,我会觉得他很有个性很有想法。但是如果只是从一个不学无术天天混日子的学生口中说出来,我只能希望他的闪光点尚未被发掘。
“曾经我的一个学生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她,“你知道4P是什么吗?”很幸运地这个学生记住了这个4P理论然后答出了令面试官满意的答案。我希望你们将来也是,能记住我给你们讲过的一些知识点,对日后面试、工作都会有用的。”
大一的时候,专业系主任给我们授课的时候讲的一番话,今天回想起来,真是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