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
把握“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关系。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干事创业的胸襟,也是谋发展、促发展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姿态,体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党员干部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要避免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急的是一时之功,图的是一己之利。只有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才能树牢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指出“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显功看得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潜功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显功与潜功辩证统一,标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崇高境界。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深刻认识到潜绩和显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立竿见影。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做打牢基础的事,多谋泽被后人的事,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
把握着眼长远和打牢基础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创造新业绩的必然要求。眼光放得长远,大势才能看得清,问题才能看得准,方向才能辨得明。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什么样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就有什么样的胸襟气度和处事格局。前进道路上,要善于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放眼长远认真研究,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部署和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