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立冬,万物收藏,悄然生长,慢慢滋养。一岁终,一岁始。
秋意辗转,随着天气阴晴雾霾地来来往往,但就像盛夏也去得勉强,秋天也是不情愿按时落幕吧。
时光匆促。那些井然有序的、环环相扣的、适度凌乱的、紧赶慢赶的,都遵守着既定而默契的规则,人们就在对岁月和人生的领悟中跋涉,驻足,回首,再前行。
曾经非常喜欢“感受”这个词,其实正像YOLI所说,这个词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不仅仅是看见,不仅仅是听见,更不仅仅是摸到、闻到和品尝到,它是一个综合的通感系统,一个让你的身心全部都沉浸其中的洗礼和升华的过程,那样一场盛宴,是如此奢侈,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忽略掉那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和特权,到头来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于这世界给予我们的馈赠。
比如看画,之前的诸多经验和常识,教给我们,这里需要关注的是色彩和光影,最多再投入一些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去理解画者所表达的心境和状态,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最终输出和接纳的,是一种风格,我们去欣赏,去喜爱,然后就此别过,对我们的人生似乎没有留下任何影响和痕迹,最多就是所谓“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力”,那又如何?有用吗?有效吗?能变现吗?可持续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来看爱德华.维亚尔的画。
立冬节气的午后,略微有点沉郁的心境中,正需要暖色的映照,柔软的呵护,温润的滋养,沉默的聆听。很多细微的触角,从心灵深处伸展开来,去感知画中那份微妙却不张扬的情绪。窗帘半掩,清风徐来,小小的盆栽、桌上随手放置的黄花、半新不旧的桌布,一些花草树木与酒混合的香气袭来,院子里有孩童银铃般的笑声,天高云阔,在这样的微醺里,很想尝一口朗姆酒,让味蕾也舒缓地放纵一刻,一切都仿佛静止中的流动,喧哗中的沉寂,那些日常里幽微的美,尽在此时,弥漫开来。
说起看画,想到了阅读。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阅读和转发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诸如放下羁绊、淡薄名利、宁静致远、保持初心……然而孜孜以求的背后,这一切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寻找出口?其实追根溯源,是人们自觉自愿地背负了太多工作与生活中的桎梏与负累,而对工作与生活的诸多不满和抱怨,还是基于人们对立命之本的过多依赖和期待。
美国管理顾问Kerten说过,确实,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工作,他当然觉得工作应该为他的全部人生埋单。
太多人对工作厌倦,时刻感觉压力巨大,是因为这份工作已经成为了他心愿单的承载物和基点,且占据着他生活越来越多的份额。大多数人正因为必须工作才能养家糊口,而把自己当成除了这份工作就一无所有的人。当你除了工程师甲、会计乙、经理丙或是老总丁之外,还有很多一部分丰富的内容、声色、通透的感受是你自己的时候,或许你就会对这份工作多点兴趣和诚意,而这份工作也会给你多点包容和敬重。
过于执着终不可得,有时候睁大双眼反而目盲,正是这个道理。张爱玲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秋月,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收藏,收敛,进补,养身,是立冬的主题。除了颐养身心,还需补气,为人的大气。
历尽劫数、尝遍百味,正是让自己平静地接纳和允许,那,首先,就要学会“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