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我的班务工作总结

              ———“家长体验日”阶段性总结

文/文雯

      最近一期《奇葩说》辩题是“夫妻决意要离婚,要不要等到高考结束之后?”,这个辩题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观众。

      100名观众中,有50名是预设立场的父母。对,这次比赛与其说是辩手之间的博弈,不如说是父母与子女的认知差异。

      辩题一出,父母和子女双方各选立场,投票结果49:51,要等到高考的占49票,投票的基本是父母,不要等到高考的占51票,投票的基本是子女。

      这一结果从一开始就说明了一个事实:父母和孩子想的还真不一样。

      北辰班这学期一直在坚持做“父母体验日”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来到了我们班里,和孩子共同学习,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慢慢去真正了解孩子。而我也在和不同的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和父母一起去全方位立体的了解孩子,有时候,我们的看法很一致,有时候却被对方描述的孩子震惊,今天,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作为对本学期“家长体验日”活动的一个总结。

      以下是三个孩子的故事。

01  错误行为:权利争夺

      A同学,女孩,平时在班里少言寡语,不怎么和同学交流,分班时成绩垫底,老师的统一评价是比较懒,不爱动。

      在开学初的第一次检测中,因为偷偷作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家长体验日那天,她的妈妈早早就来到了班里,坐在最后一排参与早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孩子的母亲看到我在后面站着,便走过来主动和我攀谈了起来。从孩子的母亲口中听到的是:“你应该……”“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不懂事”“这个孩子太有主见,我实在没办法”。母亲说孩子没有学习的意识,成绩考不好时,她询问原因,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不想学了,我学不好。”

      孩子的妈妈说了一件事情。一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对爸爸妈妈说:“明天早上4点叫我起床,我要看书。”父母听到之后特别开心,第二天4点闹铃一响,就跑去叫她起床,结果是孩子没能起床。还是往常一样,6点多才起床,妈妈见状,特别生气,说:“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想要好好学习的。”本想刺激一下,孩子却也不解释,亲子关系越闹越僵。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还有一个弟弟,弟弟比她小6岁,但成绩比她好,在家里也比较活泼,她和弟弟的关系一直不好,因为她一直认为家里人比较喜欢弟弟,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我们判断,A同学的错误行为是:自暴自弃这种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弟弟表现优秀给她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父母长期对自己的否定态度,使得自我效能感低下,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满意,于是选择自暴自弃。

      活动结束后,过了两天,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聊天,想听听她的想法。以下是我们俩的部分对话。

      老师:“ 你觉得你最近和你妈妈关系怎么样?”

      同学:“不好,她总是在我干自己的事情时,打断我,让我立即去做另外一件事,比如倒垃圾,我不愿意,她就发火。(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个体的独立性,将孩子归属于自己所有)

      老师:“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同学:“我当时想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完再去倒垃圾,可是她一发火,我就不想去做。我凭什么要听他的,我又没有做错,我有权利选择做什么。”(为了争夺权力,双方都选择了错误的行为)

      很快,我发现了孩子和家长的问题在于“权力的争夺”。

      我继续问下去。

      老师:“那你有没有觉得你在这个家里不受重视,经常被忽视呢?”

      同学:“有。”

      孩子开始抽泣起来,似乎有很大的委屈。我帮她擦了擦眼泪,告诉她:“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肯定是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你可以告诉老师,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孩子平复了下心情,对我也放下了戒心,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

      同学:“在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奶奶说我妈妈在医院,我们现在去给她送汤,我们去医院后,我才知道,我有了一个弟弟,弟弟的到来让我在这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那天起,一家人都围着弟弟转,没有人理我了,没有人问我要吃什么要玩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弟弟上学了,学习很好,妈妈经常夸弟弟,我学习不好,妈妈总是骂我。”

    老师:“你是女孩子,感情应该很细腻,在家里,你会抱着妈妈亲亲吗?”

      同学:“有时会抱,但不会亲。但是弟弟会,弟弟和一家人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这让我看起来像个外人。”

      老师:“那你觉得妈妈会无差别对待你和弟弟吗?”

      同学:“有差别。比如我和弟弟吵架了,弟弟会先告诉妈妈,妈妈就会骂我。有时候,我和弟弟都和妈妈闹矛盾了,弟弟会很快和妈妈和好,而我就会和妈妈冷战很久。”

      老师:“那是不是妈妈不爱你?”

      同学:“不是不是,可能是我的性格原因吧,我比较犟,弟弟比较随和。”

      我们俩同样谈到了那次4点未起床事件。我问她是不是只是说说,她说不是,当时确实下定了决心想要起床学习,但是第二天太瞌睡了。妈妈批评否定她的时候,她很难过。我问那你会不会以后不想再早起学习了?她的回答让我很感动,她说,没有,我还想早起好好学习。

    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让你选择,你是想要一个弟弟还是不想要?”

      “不想要”她回答的很坚决。

      送走孩子,我开始重新审视孩子的行为,她的目的似乎不是我们之前判断的自暴自弃,而应该是:寻求权力。

      孩子一直在和父母,和弟弟在争夺权力。在家庭关系中,她一直在试图画出自己的领地,在权力一次次被侵犯时,她选择了无声的抗争。

      随着全民二胎时代的到来,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应该成为常态了,可二胎是来了,可手足之情不再像30年前那样自然而然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如何让孩子欣然接受另一个家庭成员,是当今父母必须要做的必修课。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孤独,切不可让初衷变成一生的遗憾。


02  错误行为:寻求过度关注

      B同学,女孩,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她涂着口红。虽然我从不剥夺孩子们爱美的权利,但是这个行为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开学以来的几次考试,B同学发挥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课堂状态也是时好时坏。直觉告诉我,这位同学身上一定发生了什么,只是苦于找不到答案,也无从下手。幸运的是,第三次月考结束后,她的妈妈打电话过来,我们在电话里讨论了孩子的表现之后,约定下周一参加“家长体验日”活动。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她的妈妈比我来的早,我们在教室门口讨论了整整一节早读课。我也才真正的对这位同学有了一点了解。

      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妈妈在外地上班,高一才请假回来照顾孩子。可是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长大的女儿早已不是印象当中小时候的乖乖女,甚至有些行为让自己吃惊。从发现女儿开始涂口红,她就有心观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女儿网恋了,那段时间,成绩有所下滑。有一次,女儿打电话时,她猜到一二,要求和电话那头的男生对话,女儿不答应,推搡的过程中,电话那头的男孩子大声说:“阿姨,我这辈子就要照顾她。”妈妈听到这句话后,反而平静下来,她判断男孩子是个善良的人,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么糟,她不想伤害女儿,于是她们约了个时间,平和的交流,男孩答应了。男孩子没有食言,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了,女孩妈妈问了一些男孩的基本情况,他都一五一十地回答了。女孩妈妈接着问:“你说你要照顾xx,你能给阿姨说说你拿什么照顾吗?”男孩哑口无言。女孩妈妈理智又耐心地开导男孩,她一开始并没有站在男孩的对立面上,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了男孩的信任,使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和目的,从而愿意听大人的道理。事情的结果是,男孩子认识到了自身问题,两个孩子断了联系,基本上没有了来往。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过了不久,女孩似乎又有了心事,这次和上次不一样,女孩整日惴惴不安,上课也不在状态,总是发呆。有一天,那个男孩打电话过来,对女孩的妈妈说:“阿姨,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告诉你。因为事情太严重了,xx可能处理不了了。”孩子的妈妈这才知道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原来女孩和那个男孩子断了联系之后,又和另外一位男孩网恋了。那段时间又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妈妈把手机收走了,新交往的男孩联系不到女孩,于是便到处乱加女孩朋友的微信和qq,并扬言他知道女孩家的详细地址,要报复她。女孩知道后吓坏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打电话向之前那个男孩求救,男孩考虑到女孩的安全,告诉了她的家长。

      女孩妈妈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三番五次的招惹陌生男孩,心里又气又悔。气的是自己曾经的乖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悔的是长期在外工作,疏于对女儿的照顾,觉得对不起她。

      孩子的妈妈想了很久,主动给这个男孩子打了电话,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向她解释了女孩没有联系他,是因为她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解。这位妈妈表示理解男孩的心情,希望两个人不要意气用事,能静下心像大人一样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女孩回家后,妈妈没有责怪她,先是为自己没有好好关心孩子道歉,然后告诉她:“妈妈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从他的种种幼稚行为来看,你觉得他喜欢你吗?”女孩摇摇头。妈妈继续说:“我知道你能解决好这件事的,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妈妈等你。”

      过了几天,孩子告诉她,那件事情已经解决了,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这件事情过后的第三次月考中,女孩子进步了十几个名次,成为班里那次考试进步最大的同学。

      这位妈妈告诉我,感谢这些事情的发生,让自己对女儿有了真正的了解,那段时间,她把女儿所有的朋友都去了解了一遍,和他们谈心,请他们吃饭,而最近这些事情的发生,使她和女儿的关系发生了质变,她们越来越亲近了。

      这位同学的错误行为目的其实属于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母亲常年不在身边,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愧疚之心,于是经常给孩子买很贵的衣服,有求必应,试图用物质去弥补亏欠的陪伴。我们要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女孩从小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所以她开始向外界寻求关注,向同学炫耀昂贵的衣服,借给同学的钱也从不要回,在网上寻找倾诉的对象,试图用这些行为来获得更多的关注,这些都是缺乏爱的表现。

      孩子的母亲在处理女孩和第一个男孩的情感纠纷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站在客观角度解决了问题。所以,女孩又一次陷入情感纠纷并不奇怪。好在这一次,女孩妈妈终于关注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开始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

      那天的家长体验日活动,晚上是她爸爸来参加的,父母两人都参与了孩子的生活,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了,后来也没有听说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这个女孩很漂亮,每天穿的整整齐齐,扎着一个高马尾,只是不太涂口红了,每天看到她,我都心生喜欢。

      在最近的几次地理作业中,她得了好几次满分,给了我不少惊喜,真好!

03  错误行为:自暴自弃

      C同学,男生。

      我现在还记得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每个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他很自信地站上台,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介绍完自己后,转过身来,调皮的问我:“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全班都笑了,我也笑着回应他:“我的女儿2岁啦!”他带头鼓起掌来,班里气氛非常好。

      那次周会课上,他当选为副班长。

    第一次考试后,他成绩垫底,有些挫败感,他主动来找到我,说自己中考成绩应该是进不了我们班的,但是家长非要让他进来,说是能够提高成绩。我说没关系,你只要每次考试能够超越前一次的自己就是进步。

      事后,我找家长说明了情况,家长表示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就是想让他在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带动下,好好学习。家长说自己也好面子,不想孩子不如自己。

      他虽然在班里成绩不好,但是班里因为有了他活跃了不少,他很喜欢阅读,也热衷于班里的各类活动,我有意为他设置一些成功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他都能找回自信,可是因为成绩太差,每次考试都被打回原形,慢慢地,变得不爱说话了。

      我邀请他的家长来参加“家长体验日”活动。那天是他妈妈来参加的,我把情况告诉了家长,孩子和其他同学学习成绩相差悬殊,对本来自信的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似乎变得也没有以前那么开朗了。建议换个环境,也许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家长说,每次考完试,孩子都明确表示,要好好学习,家长听到之后当然很开心,于是又是钱又是吃的,全都塞给孩子,以此来鼓励孩子做出的改变。不到两天,孩子又恢复了原样,家长表示也很无奈。

      后来这个孩子慢慢学会了撒谎,在家长面前长立志,以换取爸爸妈妈的开心和物质奖励,之后就去网吧上网,结交了一群抽烟喝酒的好朋友。和班里的同学渐行渐远,时常逃课,老师不能批评,否则就逃课,要像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样哄着,才肯坐到教室里面。

      终于,矛盾爆发了。

      一次,上课期间玩手机,在办公室,拒不交手机,为了“捍卫”自己玩手机的权利,不惜和老师顶撞,不听劝导,抓起手机,摔门而去,和新交的一个朋友离家出走,去打工了。

      这次,孩子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他们在确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没有急着去找孩子,而是选择“冷眼旁观”,过了一周左右,因为没有很好的自理能力,估计在外面也吃了不少苦,断了经济来源,灰溜溜的回家了。

      后来,父母接受了孩子去到另外一个和他学习水平相当的班里了。

      这个孩子错误的行为目的属于自暴自弃。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才是父母最应该了解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他们不是父母炫耀的工具,他们会自卑,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之下,可能会导致自暴自弃。在优越的家庭条件里,孩子处处被保护,想要的都有,他不知道学习和不学习的区别在哪里?

      孩子很有礼貌,每次见了我 ,还是会鞠躬,说声:“老师好!”

      我们班同学后来告诉我,C同学走了之后,我们班的灵魂没有了。我告诉他们,他应该先找回自己的灵魂。

      有趣的灵魂,不应该负担上太多的面子。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衬”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孩子最需要的是归属感,是安全感,是无条件的爱。   

      回到一开始的奇葩说辩题中,父母和子女立场不一样,选择的持方截然相反。这就是香蕉和苹果的故事。

      “我想要一根香蕉,可是你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而一开始,我只是想要一根香蕉而已。”

      这一根香蕉,就是孩子想要的尊重、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我们给的那一车苹果,却是无条件的满足,那只不过是我们认为的爱。

      那场比赛的结果是:无论辩手们如何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父母这半边的票基本就没有动过,铁打的似的。反观年轻人那边,会不断倾听新观点改变自己的看法。

      所以,有时候我们父母不是不可以改变,只是不愿意改变。

      希望我们能给的,正是孩子想要的。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


附:错误目的行为表现及建议

      01

      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 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自己已经会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 暂停片刻,又很快回到老样子,或者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 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者特别服侍,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给家长或老师的建议: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信号。

      02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被激怒;被激怒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被击败。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应战;投降;心想“你休想脱逃”或者“瞧我怎么收拾你”;希望自己正确。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 你制服不了我。”

      给家长或老师的建议: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求孩子帮助。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而不是孩子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在设计一些合理的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总在积极的方面。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03

      孩子的目的:报复

      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对我这样?”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没有归属感,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我反正没人疼爱。

      给家长或老师的建议:处理受伤的感觉:“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能和我谈谈吗?”避免惩罚和还击。反射式倾听。作出弥补。鼓励其长处。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04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如果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

      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如果孩子的回应是: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用。

      给家长或老师的建议: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教会孩子技能,示范该怎么做。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鼓励。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时候,你放不下一个人,不是因为那个人无可替代,而是因为,你在那个人身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一旦分开,就好像自己...
    0107b3560ff9阅读 114评论 0 1
  •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
    一枝闲梅阅读 73评论 0 0
  • 小白一枚
    大葱人生阅读 113评论 0 0
  • 2017年6月18日下午三点四十分,上海市中考结束。铃声响起后,赵飞刚好完成他最后一道题的抄写。他完成了这一阶段的...
    黄青海阅读 5,086评论 10 23
  • 感恩二姐陪我去爬山,谢谢谢谢谢谢!感恩宇宙哥哥把我的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谢谢谢谢谢谢!感恩天地、山川河流的爱时刻照...
    韵婧阅读 1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