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 发愤的草莓
经过日计划流程孵化阶段,你会发现,最终孵化好的都是简单任务——可以直接执行的行动。
对这些简单任务表述时,如果能遵循几个要求,会让你后续执行任务时更有行动力。
不妨列一份简单任务核查清单,来看看你孵化后的每一则简单任务是不是符合这种要求。
这份核查清单有三个要点:
动宾结构
表述精准
说明结果
一、动宾结构
应该还记得中学时语文课上讲的动宾结构是什么吧?是指动词+名词。也就是说,以动词开头的词组。
一则简单任务,如果是动宾结构,开头的动词能确保让你一眼看出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行动力肯定就上去了。因为能以动词开头的表述,说明这一条任务就是可以直接执行的。比如表述成“写出10个报名早教课程的理由,看看是否有必要参加”。
有小伙伴贪图省事,认为打少几个字也没关系,把简单任务表述成“手机”“书本第6章”这样名词形式。
我懂,大家都巴不得把任务快点打勾掉所以表述上也懒得用心了。
可上面两任务,那到底是看手机,还是买手机呢,到底是学习书本第6章,还是要复印书本第6章呢?
你可能会说:“这些是我自己写的,自己做的时候就清楚”。
好。因为上面的例子都比较简单,条数也比较少,看不出太大的差异,可是每一次要做某个任务之前,还要反应一下这则任务到底是要做出什么行动,是不是挺费神的。另外,如果这则任务最近无法完成,时间久了,还能保证自己记得住吗?
二、表述精准
有的简单任务虽然是以“动宾结构”表述的,但表述得不是特别精准。
比如:“整理宝宝房间”。
通常看到这则简单任务,你可能会觉得特别正常啊,因为平时也是在“确定今日计划”的阶段把这样一则表述直接放入待办清单当中。
但是,这是个不够清晰和精准的内容,如果一忙起来,这则简单任务会被跳过,因为开始行动前你需要再考虑“如何整理”的问题,也说明你在孵化阶段并没有真正把“思考”这一隐形过程想得足够彻底。
如果你所谓的“整理宝宝房间”,真正的想法不过是把宝宝房间里杂乱的玩具归整到柜子中,那建议你表述成“收起宝宝杂乱的玩具至柜子中,保持宝宝房间整洁”。
这样的简单行动,是不是比原来的表述更精准和清晰了?一看你就想动手。
三、说明结果
对“简单任务”说明结果,是一个晋阶的表述方式,但建议各位能学会。
我在实践中发现,“小白”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有些任务做着做着不知道要不要打勾,也就是自己都无法说明是否算是完成。
为什么?
正是当初在设定任务时,并没有想到这个任务要做到什么程度,要拿出什么样的结果才算搞定。
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新手在制定计划时,还做不到深思熟虑,把该考虑的细节考虑清晰,总以为等到执行时再认真思索,结果出现因为没有提前想明白,导致无法“做得明白”的后果。
与其等到最后以为要完工,才发现制定计划时想不明白,倒不如在一开始就把能想清楚的想清楚些再动手?
比如,有的简单任务是“思考知识管理的输出方式”,如果能变成“思考知识管理的输出方式,并画出带有两个层级的思维导图”,后面的表述是不是更容易让你感知什么时候算是任务结束?特别是像思考这种容易野马脱僵的事情,更需要这样的限定。
如果在任务计划期间,就能对完成的标准,想要的结果描述到位,就像射击时知道自己要瞄准的靶心在哪,更容易一箭中的,完成速度更高。
当你发现自己在执行任务时,行动力提不上去,可以试试在计划阶段就调整好简单任务的表述。
让它们符合“动宾结构”、“表述精准”、“说明结果”三个特点,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呢?
如果觉得三个要点不要记忆,可以想个有趣的法子。
取开头“动”“表”“说”三字连在一起,谐音记成“冻表叔” ,想象一个为了完成好任务而在天寒地冻环境下发抖的表叔囧样(表叔不要打我~~~)。是不是记住了呢?
————
嗨!我是发愤的草莓,推崇“蜜蜂般学习工作,蝴蝶般感受生活”。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三线小城活跃分子,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助你省时、省力、省心,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61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的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和橙子学院的新书。
个人新书2017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