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家银行的稳健理财产品亏损在朋友圈刷屏了,甚至有媒体惊呼“活久见”“史无前例”,至于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银行稳健理财也不是没亏过,这次亏损的理财产品有两个特征,一个都是净值型产品(可看作基金),另一个这些产品的投向主要是债券市场,更像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最近也跌得很厉害,为什么没有引起大的关注的,主要还是人们对银行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刚性兑付时代,本金一定不会亏损。以前我没有学习理财的时候,最信任的也是银行理财,但是当我学习理财之后,银行理财即使本金不会亏损,但是有通货膨胀3%的存在,年初的100块年末的购买力只有97块,相当于如果银行的利息低于3%的利息,也可以看作是亏损了,因为你的钱在贬值。
在谈银行理财产品之前,我们来先了解下银行的商业模式,银行到底是如何运转的。首先是存款人将钱存进银行,而银行将钱借给贷款人,贷款人将抵押物抵押给银行作为担保,而银行收取贷款人的贷款利息,一部分给到存款人存款利息,另一部分归银行所有,这是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存款和贷款,赚取利差收入。
后期银行商业模式创新,从战略高度去发展中间业务,不仅卖银行的理财产品,同时代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发展中间业务没有风险,并且中间业务的手续费远高于利差收入。
既然银行这么赚钱,那么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开银行了呢?巴塞尔协定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到8个点,即吸收100个亿的存款必须有8个亿的资本金才能开银行,并且要有存款准备金,100亿的存款,必须有14个亿存在人民银行,应付平常取款的客户,市面上只能放86个亿。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开银行的。
银行为什么要发理财产品呢?银行理财产品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点高,比贷款利息低一点,因此出现利润空间,吸收的钱解决银行自身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存钱越来越多,银行会不断地招股东增加资本金,并且不断地发理财产品,高于银行定期利率,吸引客户买理财产品(利率2.5%~4%之间)。
回到我们开文说到的稳健理财产品亏损,而且银行稳健理财产品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定期才能申购和赎回,期间封闭期只能漫长等待,时间的变化给了投资者很大的考验,这次事件也给我们的投资者上了一堂教育课,净值型银行理财不保本,没有绝对的完全无风险收益的产品。
银行除了卖自身的理财产品外,同时代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是合规合法的销售,但是平台之间存在利益链,这也是银行为什么有动力卖各种金融产品,追求的是销售收入,追求销售的手续费,销售业绩与销售人员的奖金挂钩,销售人员可能不会考虑产品是否适合客户。
现在去银行存款,有些大堂理财经理会推荐年金险、分红险给客户,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以及送礼物诱惑客户,但是客户以为是新出的银行理财产品,当然选择利息高的产品,但是实际上银行只是一个代销平台,产品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的,如果客户不清楚自身存款的需求,如果只是想短期存款,到期后取出有其它用处,无意间购买的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年金险短期可能还没有银行存款的利息高,甚至提前退出还会有本金的亏损。
银行同时也会代销基金,在银行买基金的朋友们就要非常注意了,销售老基金的申购费费率远远高于支付宝和天天基金网,平时买基金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到这点,买基金是需要申购费用的,费率不同,购买基金的成本就不同了,购买基金的金额小可能就没什么,但是金额高,购买基金的成本还是会差许多的。另外,银行销售新基金的概率非常大,有好几次去银行办理业务看到柜台旁边都放着新基金的申购,看到银行理财经理为客户介绍新基金,新基金的认购费很高,而且前期认购后会有一段封闭期,资金有时间成本,而且后期的运转亏损的几率很大,清盘被迫割肉的风险很大,市面上有很多优质的老基金,完全没必要去银行冒着高风险去购买新基金。
在银行买的产品不一定就是银行自身的产品,很大的可能银行只是一个代销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弄清楚理财产品的本质,不要只是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