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人的一生能真的接触到几次继承和遗嘱呢?这是前不久一位来我处办理遗嘱公证的香港阿叔办证时和我闲聊时说的。他很坚持要办遗嘱,因为他本人经历了父亲的遗嘱和继承公证事项,所以他对公证有了更多的认识。
是的,也许更多的普通人一生也不会真的接触到公证,好像,公证也并不被许多人了解。还记得刚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都会被重复的被问你的职业是什么?当我说我在公证处时,很多人都蒙了,也被人问是卖彩票的吗?那时候的我,也刚刚踏入这个行业,只能机械的官方的回答。答案如同百度百科,当然,听完我的回答对方也许依然是蒙的。
也许随着你从事一份职业越来越久,就会自然而然开始融入这个职业圈子。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需要或者会接触到公证。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除了家人和医生,公证好像也都可以参与到。
说一下最近令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两个案子。一个是欢喜,一个是沉重。一个是因为相聚,一个是因为分离。
“疫情三年,让我从一个大姑娘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老姑娘”——面前的靓女一边拿出自己的办证资料一边无奈的说着。原来,她男朋友在美国,因为疫情她的结婚登记手续和移民手续耽误了三年,现在终于可以开始准备了。过了半个月后第二次见到她,是过来公证处办理结婚公证。男朋友从美国回来了,行程匆忙,两人上午办理登记下午便带着结婚证来办理公证。这一次,靓女带来了她的喜糖和藏不住的欢喜。当我把那份印着我名字的结婚公证书给她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那两张纸背后的一些意义。除了文字的证明力,更是一份欢喜的见证和祝福。
“我想安排好我的财产”——一位在医院的癌症晚期病人吃力但非常努力的向我表达他的遗愿。一直以来,我个人总觉得遗嘱比继承更令人紧张和揪心,而紧急遗嘱(我把因为当事人突发重症而急需办理遗嘱的称为紧急遗嘱)又比温情遗嘱(我把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非常健康,提前立遗嘱做好一些安排称为温情遗嘱)更令人紧张和谨慎。对于处理这类当事人的遗愿,我都会有种莫名的压力和焦虑。一开始接到这个案子,都是在跟当事人的配偶和朋友沟通,为了确定当事人本人的真实意愿,我选择提前去了一趟医院。在跟当事人单独沟通后,才做出了相应的方案。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各种不同角色的责任和不舍。我常常会在想,这些人该多勇敢啊,在自己身体饱受煎熬明知可能时日不多的同时却还要直面死亡去给身边的亲人做好安排。这一纸文书是离别,是不舍,也是责任。
公证的日常工作琐碎且平凡,偶尔也会接到几个令人触动和深思的案子,于是,一边书写,一边感悟,一边前行……